繼諾基亞塞班系統研發部門被爆裁員之后,全球第三大手機制造商LG也正遭遇重大調整。在LG手機業務每況愈下的背景下,此舉被人為是LG電子在華收縮戰線。
不久前,諾基亞才剛剛裁去170名塞班系統的研發和服務部門員工,摩托羅拉移動也被谷歌所收購。加上此次LG電子的戰略調整,近期已經有3家廠商對手機業務進行了大規模調整。上述3家公司,諾基亞的市值在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之后縮水了2/3,摩托羅拉移動自拆分后虧損額居高不下,而LG電子的手機業務更是連續5個季度虧損。這3家公司在手機業務疲態盡顯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施展了手機“瘦身術”。
昨日(9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LG中國內部獲悉,LG電子中國研發中心的手機研發部門將進行大范圍調整。LG電子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LG周五將正式對外公布此消息,此次調整之后,手機研發部門的150名員工或將只留下不到10名轉入煙臺生產工廠,原有的北京研發中心手機研發部門也將隨之取消。
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LG的官方回復中證實了戰略調整的消息。而對于涉及人數,LG方面表示,目前內部正在做相關的人數統計,暫時不方便對外透露。LG方面表示,這次調整是從組織運營效率角度出發的人員重新配置,希望通過以上措施,將離職人員降到最低。
北京手機研發部門將被合并
據上述LG內部員工透露,上周五,大約10名合同到期的同事分別收到了公司人力部門的 “不再續約”的郵件通知。而就在此前,該研發部門最長有2個月時間沒有項目可做。
上述LG員工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接到正式通知,但內部已經有傳言稱,北京手機研發部門只能留下不到10個人,主要人員為企劃部門和個別高管,這些人將被轉入煙臺研發中心,而其余的人員或被列入裁員范圍。據稱,LG公司給予的賠償方案為“N+1”。
針對上述消息,LG方面在給《每日經濟新聞》的書面回復中表示,“過去,LG手機的研發部門在北京,生產工廠在山東(煙臺、青島)。最近,公司希望把手機的生產和研發合并到一個組織里,以便提高兩個部門的配合和工作效率。”
LG方面指出,上述方案一旦實施,目前的北京手機研發部門可能將合并到煙臺工廠。對于目前北京手機研發團隊的成員,若本人要求調到煙臺工廠或韓國總部,LG會根據具體情況盡量安排,如果希望留在北京研發中心,LG會盡量安排到北京液晶電視研發部門。
“本土化策略”調整?
LG電子進入中國以來,一直強調其“本土化策略”,作為LG在華本土化的重要組成,其北京手機研發中心的合并,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在手機產品銷量疲弱之下對本土化策略的調整。
LG電子的本土化策略不可謂不務實,公司20年來已在青島、煙臺、惠州等地一共建立起13個生產基地,并在中國設置了多個技術研發中心和設計中心,此次事件中的北京手機研發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多年來,LG電子對在華業務的管理卻多次被業內詬病為“家長式管理”,原因就是企劃、研發、市場營銷等環節的重要決策權始終掌控在LG韓國總部手中。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總部遠離中國市場,其決策流程緩慢,且與市場現狀差距較大,造成LG電子在華業務難有起色。
作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制造商,LG電子一直占據著全球10%左右的手機市場份額。但迪信通高級副總裁齊峰表示,相對于LG手機全球市場份額,中國市場一直為其“軟肋”。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LG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最高提升至5%,但據迪信通統計,這一份額目前已經降至不到1%。
高端產品乏力
“盡管LG手機銷量有所提升,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這造成LG手機的利潤率偏低。另一方面,上述熱銷產品的返修率也被消費者詬病。”齊峰指出,LG銷售的主力機型終端售價一般在1000元至2000元,高端產品線的乏力,是LG在中國手機市場的薄弱環節。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LG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布局滯緩,LG至今缺少熱銷的高端智能機型。其重磅推出的LGoptimus遭到三星Galaxy和蘋果iPhone的狙擊。截至2011年8月底,LG手機遭遇連續第五個季度虧損。LG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LG電子手機業務虧損額已由去年同期的1200億韓元銳減至539億韓元。
為此,7月初,LG電子下調2011年智能手機銷量目標至2400萬部,下調幅度達到20%;LG電子同時將其全年手機總發貨量目標下調四分之一至1.14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