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新尺寸產品提升毛利空間,積極尋找穩定出海口
孫燕飚
7月全球大尺寸面板價格環比下降5%,8月環比再降5%。大尺寸面板價格持續下調,無疑讓今年上半年已集體虧損的國際面板巨頭們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面板定價權正在由上游面板廠家,向下游終端廠家轉移。”昨日,液晶面板研究權威機構群智咨詢(WitsView)研究總監李亞琴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為扭轉面板價格持續下跌以及面板定價話語權偏弱的不利局面,面板巨頭一方面調低產能,另一方面也正在嘗試開發面板新的尺寸切割。LGD準備開發36.5英寸面板,奇美電子則瞄準39英寸面板,三星推出43英寸和48英寸面板。
李亞琴指出,面板新的切割尺寸一方面可以讓電視終端廠家推出更多差異化產品,另一方面由于電視終端廠家不了解新尺寸面板的成本,毛利空間相比舊產品會更大。
博弈定價權
上述說法已部分被市場證實,三星近期公布了一項面板市場策略“更大一寸”,在中國市場推出43英寸和48英寸液晶面板。三星電子方面表示,康佳、長虹、海信、海爾等電視廠家已準備在近期推出新尺寸電視。
據悉,過往面板廠家推出的液晶面板尺寸主要是26英寸、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46英寸和47英寸等。不過,面板廠家開發新尺寸切割是否能扭轉面板定價權的不利局面,目前還很難定論。
9月上旬,奇美電子和友達光電公布的8月收入環比7月均增長2%左右,這一增長是建立在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在大幅增長的基礎上,而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仍在下滑。
基于面板市場惡化,LGD和友達光電一再延遲8.5代面板項目的動工時間。
“現在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增長已基本暫停,歐美市場更是呈現負增長。”李亞琴表示,液晶面板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導致面板定價權轉移至電視終端廠家,為此臺灣面板廠家大幅降低產能,目前產能利用率僅有65%左右。
中怡康研究總監彭煜指出,包括三星、LGD和友達光電等面板巨頭對外釋放減產或者放緩大陸面板項目進程,其實是上游面板廠家與電視整機廠家在面板定價權上的一個博弈過程。上游面板廠家希望通過上述動作向整機廠家傳遞,液晶面板供過于求的局面可能很快就會扭轉,現在面板的價格已達到低點,電視整機廠家應該趕快進貨,否則未來面板就很難有如此優惠的價格。
尋找穩定出海口
“但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的8.5代線均已投產,而且第四季度將達到量產,這無疑大大削弱了以三星、LGD為代表的國際面板巨頭的話語權。”彭煜指出,未來面板巨頭競爭焦點可能不再是誰的產能更大,而是誰擁有更穩定和可靠的電視整機出海口。
TCL集團(000100.SZ)、海信電器(600060.SH)和四川長虹(600839.SH)上半年財報也顯示,其電視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6.09%、21.62%和18.38%,同比分別增長了1.77、5.38和3.52個百分點。根本原因就在于,面板價格的持續下滑,卻直接拉升了國內電視整機廠家的毛利率水平。
中電熊貓家電公司副總經理周坤指出,由于歐美債務危機,導致三星電視在歐美市場的份額大幅下滑。同時,由于自身需求不足,導致三星液晶面板價格持續跳水,這將直接下拉全球液晶面板價格。為緩解面板廠家壓力,最上游的康寧也調低了玻璃基板的價格。
周坤也表示,中電熊貓南京6.5代線主要的目標客戶就是CEC旗下的冠捷科技和熊貓品牌,而產業鏈打通至少可以讓電視廠家節省3%~4%的成本。此外,京東方也在爭取冠捷科技北京工廠的訂單,以期鞏固自身的下游出海口。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信、TCL、創維(微博)分別以3.9%、3.8%、3.5%的市場份額躋身全球LCD電視整機品牌前十強,而且海外銷售比例正快速增長。今年前7個月,國內6大電視品牌外銷比重已達24%,其中7月,外銷比重達27%。
相反,面板巨頭客戶群卻極為分化,特別是友達光電和奇美電子,分別缺乏主力依存的整機品牌。“在面板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下,大陸電視整機廠家市場份額增長,自然會增強其面板定價話語權。若大陸面板廠產能陸續開出,對友達和奇美將會是非常大的打擊。”李亞琴說。
業內人士指出,現在高世代面板線越來越多,面板過剩局面可能會越發嚴重,面板工廠要想有一個穩定的經營,就必須要與電視廠家形成垂直整合的產業鏈,為面板產能提供穩定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