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 上海報道
繼9月27日京東方8代線宣布量產,10月12日,TCL集團控股的深圳華星光電8.5代線也將結束試生產進入量產階段,而TCL多媒體的多款液晶電視已經開始使用華星光電生產的液晶面板。
從6月底點火到9月27日量產,京東方僅用3個月就完成韓臺面板一般都需要半年以上時間的“爬坡期”,其產品良品率已經達到85%的量產指標。而對于8月8日剛剛點火的華星光電來說,10月12日實現量產,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華星光電首期3萬片的產能已獲TCL多媒體及三星電子的訂單,京東方雖然已經實現量產,但是其產品還需要一個產品認證的過程。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本報記者,“由于之前沒有做過大尺寸面板,所以還需要與創維、海信、康佳、冠捷等國內外知名客戶積極推進產品認證和量產交貨”。
讓京東方、華星光電加快量產速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格局的變化和國內液晶面板進口關稅政策的調整可能性的增加。
據記者了解,9月開始國家工信部就組織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中國平面顯示行業協會等向國內外的面板廠商和整機廠商進行調整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的意見征詢,前兩輪的意見征詢都已經結束,從目前來看液晶面板進口關稅調整已經成為必然,但是調整幅度不同廠商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張宇認為,原來3%的進口關稅實在太低,在原來國內沒有液晶面板生產的情況下,這樣的關稅是為了降低整機企業的成本,而現在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兩條線的量產,必須要保護剛剛誕生的國內高世代線,很多國家都用高關稅方式來保護本土產業,這是必然選擇。
然而很多彩電廠商卻對這一政策持保留意見。一家彩電廠商的老總告訴本報記者:“京東方、華星光電的高世代線目前產能加起來只有每月6萬片,而國內每月的液晶電視出貨量超過800萬臺,這遠遠不夠。”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在這次的意見征詢中有國內面板廠商建議將關稅上調至8%-10%,如果按照去年液晶面板進口470億美元的規模,進口關稅將上升20多億美元,對于原本毛利率只有15%-20%的彩電整機廠商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成本上升,這也是部分彩電廠商反對面板進口關稅上調的主要原因。
“從前期意見征詢的情況來看,雖然面板廠商希望調整,而整機廠商大多反對。”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有關人士透露,“但是從長遠考慮,提高關稅可以讓更多的國外廠商轉移生產線到大陸,所以目前大部分廠商傾向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電子、LGD、友達、奇美等面板廠商三季度的整體開工率已經下降到七成,而且液晶面板的價格延續了過去一年半來持續下滑的趨勢,如果中國液晶面板進口關稅提升,而到2012年底本土面板廠商達產近20萬片的設計月產能,那么意味著其將喪失三成的市場份額,所以三星電子蘇州7.5代線已經加快進度,而這樣獲批的LGD廣州8.5代線和昆山友達8.5代線開工也有望提上日程。
華星光電有關人士指出,“提高進口關稅已經成為必然,韓臺面板廠商要想繼續保持在大陸的面板市場份額,關掉本國的部分生產線,轉移部分產能到大陸是必然選擇,比如夏普之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