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蔣佩芳 發自上海
今年以來,海爾、TCL、創維、海信等六家企業相繼推出”云電視“,這是繼前年和去年的互聯網電視和3D電視后,家電業的又一新概念。雖然云電視已經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新推出的云電視產品與智能電視究竟有多大區別?云電視能為消費者帶來何種不同的用戶體驗?《每日經濟新聞》通過調查,試圖揭開云電視上馬背后的真實驅動力。
云電視=智能電視?
所謂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通過虛擬化方式共享資源的計算模式,存儲和計算資源可以按需動態部署、動態優化、動態收回,同時也是繼PC、互聯網之后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
被視為信息技術第三次革命的云計算,也跨入了家電領域。8月中旬開始,國內的彩電品牌海信、創維、TCL、康佳、長虹相繼推出了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智能電視“,即市面上統稱的”云電視“,連靠白色家電起家的海爾都不約而同地涌入”云電視“行列。
3D聯盟中國立體影像分會會長、長虹多媒體營銷公司總經理程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云電視“并不是一個電視機品類,是整機廠商包裝的一個炒作噱頭。目前,主流的電視機有兩種分法:從顯示方式上分為3D電視和2D電視,從內容呈現上分為智能電視和非智能電視。智能電視的本質:具備開放式操作系統、兼容自裝應用程式序、實現人機之間多屏互動。國慶前所有上市的智能電視占總量的比例不到5%,實現銷售的更少。
產經評論家劉步塵表示,”云電視“不過是借助了IT行業的云計算中的”云“概念,把它延伸到了電視領域,可以說云電視只能是智能電視的另外一種表達而已。一個產品的市場表現最終取決于技術和品質,并非夸大的宣傳。
炒作概念推高價格
國慶前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相關家電賣場時發現,關注”云電視“的消費者寥寥無幾。目前在大型家電賣場里,創維、海信、TCL、海爾等已經在市面上銷售云電視,有些品牌雖然已經打出云電視的廣告,但其實樣機還未到貨。
從價格上來看,創維、TCL的云電視較普通的液晶電視提升了近一半的價格,而海信和海爾的云電視較普通液晶電視更是提升了一半以上的價格。包括互聯網電視、3D電視、智能電視、云電視四種概念的產品推出后,云電視的價格明顯最高。當消費者問及云電視和智能電視的區別在哪里時,商場導購人員解釋到,主要是具有Android系統,增加了不少應用程序,還有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云空間,可以盡享各種資源。
不過有賣場相關導購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并不看好所謂的云電視,目前廠家都在做”云“概念的炒作,電視最本質的仍然是以畫面的高清質感帶給消費者以強烈的視覺感官享受。
程勇認為,云電視是廠家對智能電視中、低端型號的叫法,普通的能上網的電視業內都叫”云電視“,很多品牌把以前的、普通的上網電視都改叫”云電視“,消費者聽起來很迷惑。
核心創新與微創新?
”高端智能電視,除了具備開放式操作系統、兼容自裝應用程式序等基本要求外,消費者能夠通過電視實現5大互動。“程勇說。康佳多媒體市場部副總經理部有關負責人則表示,電視機智能化會是一個趨勢,電視機的重點在分享,”云電視“則可以實現資源的獲取和分享。
海信集團研發部有關人士則表示,”云電視“并不是一種全新的產品,云服務存在于后臺,對用戶而言不可見,它只是實現電視功能,給電視提供豐富應用的一種方式,可以說它是智能電視的最終技術。而”云電視“最大的障礙是,如何利用云技術給用戶提供更高效的服務。一方面,利用云技術可以給用戶帶來普通電視不能帶來的享受;另一方面,普通電視能夠做的,通過云技術可以做得更好。當然也涉及到平衡性的考慮,哪些服務是放在云上,哪些服務是要放在終端。
如果就差異性表現,該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終端來講,對Android系統做了很多電視化的設計。Android系統本身是為了移動互聯網設備來設計的,如果在電視上進行運用的話,必須要考慮電視化的操作系統,包括一個針對電視機的軟件商店,而軟件商店也是智能電視的基本特征。
不過,產經評論家劉步塵認為,市面上的智能電視和云電視沒有區別,只是把互聯網上的內容移植到電視上,沒有本質區分,完全同質化。業內認為,云電視更多的創新仍然停留在微創新階段,主要還是整合了一些現有的技術。
概念頻出為驅動毛利率
記者翻閱最近三年的年報后發現,多家家電企業的毛利率都在下挫。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下,企業不敢隨意提價,毛利的下挫在情理之中。就家電行業而言,黑家電企業相較于白家電企業的毛利率仍顯得非常低,在整體利潤率不高的情況下,進一步促使黑家電企業努力去翻新概念,挖掘新的市場。
針對黑家電企業的毛利較低,產經觀察家洪仕斌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品牌手中,電視技術的更新過快,使其成本較高;其次,盡管現在京東方、TCL都有自己的8.5代液晶面板,但上游的原材料仍掌握在國外品牌手中,一部分利潤還是會被吃掉;再次,黑家電企業還處于混戰時期,仍面臨洗牌,這和白家電企業不一樣,格力、美的等品牌已經進入寡頭競爭時代,而話語權也牢牢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利潤是可以掌控的。
洪仕斌表示,由于日韓品牌一直牢牢掌控技術話語權,國內的黑家電企業只得緊跟步伐,翻新概念也實屬無奈之舉。國內的企業在沒有掌握技術話語權的情況下,必須不斷翻新概念,提高產品價格以提升企業的利潤。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取消,加之消費群體逐漸飽和等原因,只得通過創新概念產品去挖掘新的消費群體。行業的競爭太大,家電企業只能通過某一個新產品的推出來拉升整體產品線的價格。
觀點
品質決定市場而非宣傳
從2009年推出的互聯網電視到2010年推出的3D電視,再到今年推出的智能電視和云電視,彩電業3年推出4個概念。劉步塵認為,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國內乃至全球的電視技術更新太快。實際上,所謂”云電視“更多的是一種營銷概念,并不具備太多的實質性意義。在面板產業不具有話語權,專利技術方面又不具有太多競爭力的當下,中國的彩電企業更傾向于通過概念性的營銷來爭取消費者。
劉步塵認為,電視未來的發展首先是要圍繞著電視的技術去進行升級運作,比如從黑白到彩電;從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從普通電視到3D電視,這些曾經的歷程才是電視技術的發展路徑。當然,電視企業要做的是硬件而不是內容,內容由電視應用商和IT互聯網公司去做,并不需要由電視廠家去做。現在的問題就是電視廠商把自己的位置搞錯了,認為不僅要做電視還要做內容,導致智能電視、云電視的相繼上馬。智能電視和云電視基本沒有區別,是把互聯網上的內容移植到電視上,完全同質化。而國內的智能電視還有云電視就是一臺電視+一臺低配的電腦,所以云電視不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借鑒的是,2009年大批互聯網電視面世,受政策不明朗、版權市場無序、網絡帶寬較低等問題的制約,其發展一波三折。三星、LG、索尼等外資品牌則非常清楚中國的政策,也非常明確自己的位置,他們發展的重點包括3D電視、OLED顯示技術上,而并非追逐概念產品。
”彩電企業頻繁更替概念營銷,一是為了提高毛利率;二是增加消費者對他們的關注度,以此達到提高銷量的目的。概念其實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技術本身的進步帶來的新概念;另一種是不屬于技術本身推動,而是出于營銷目的策劃出的概念。迄今為止,電視企業對所謂的云技術沒有什么創新,只是移植再用而已。如果把國內的電視企業放到整個家電產業里面去觀察,會發現國內的家電產業里面最不具有競爭力的就是彩電產業。出現這樣的局面和彩電企業不愿意潛心做技術,做產品創新,總想走捷徑,制造概念刺激營銷,過于浮躁有關系。一個產品的市場表現最終取決于技術和品質,并非宣傳。“劉步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