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 北京報道
面對中國市場的快速成長,1992年進入中國的夏普已意識到原來的夏普商貿(中國)有限公司承擔中國總部職能的組織架構已經不合時宜,10月1日,新組建的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10月19日,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菅野信行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市場整體收入2010年已經占到夏普全球營收的18%,是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場,為此我2011年開始向總部建議成立中國投資公司來對中國的13個據點進行統一管理,并成立新財務資金部門進行財務統一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投資公司成立前,夏普在中國的六大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都集中在上海和江蘇的無錫、南京和常熟四地,而30%的銷售收入也來自長三角區域,這次將中國投資公司總部設立在北京除了與政府加強溝通外,還是為了向東北、中國內陸地區進行銷售和生產的拓展,也就是貫徹夏普提出的“地產地銷”策略。
而為了改變液晶電視業務在夏普中國銷售占比中擁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夏普這次調整的同時,還決定組建新的健康環境和信息通訊事業部,來促進手機和白色家電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據悉2011年夏普包括出口在內的中國地區事業規模將突破1萬億日元(約795億元)。
夏普大調整
記者了解到,自從1992年在上海開始投資以來,夏普在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生產、銷售和研發基地已經有13個,但是這些基地除了香港和臺北的3個銷售公司外,其他的基地都在上海和江蘇地區,即便如此2010年夏普在中國市場的內銷規模也達到51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9億元),過去5年保持了每年15%以上的增幅,其中2010年增幅達到22%。
雖然2008年因為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夏普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一度出現下降,但是2009年開始又恢復增長,然而夏普之前的管理模式卻與其銷售規模的增長不太相符,與索尼、松下、三星從一開始就成立中國投資公司不同的是,夏普最初只是投資生產工廠,而2005年6月才成立夏普中國商貿公司,之后其行使的卻是中國總部的職責。
菅野信行告訴本報記者,“作為一個銷售公司要承擔法務、人事、知識產權等職責存在一定的問題,隨著夏普中國銷售規模的增長這一體制的弊端更加明顯,夏普商貿應該承擔的是中國銷售網絡的拓展工作,而這次成立中國投資公司就是為了加強各據點事業戰略的整合性,完善可支持事業推進的機能部門。”
與此同時,原來夏普的很多工廠、銷售公司財務都是獨立的,現在為了整合財務,防止系統內財務的外流,夏普這次成立中國投資公司還將設立新的財務資金部門,可以在公司內部加強資金管理。
此外,夏普這次將總部放在北京還有加強政府溝通的目的,并為此組建CSR、環境和審計等部門。菅野信行指出,“夏普日本總部很多高管最初認為夏普中國投資公司總部應該放在上海,因為夏普之前的投資都在長三角地區,但是為了促進其他區域的發展,夏普總部最終決定總部落在北京。”
夏普重組中國架構
培育新事業
雖然2011年夏普在中國的產業規模依然將保持18%以上的增速,但是夏普此前在中國市場的產業結構存在單一的問題,液晶電視銷售占比在70%以上,而包括電子元器件、手機、白色家電等業務占比則偏低,一旦液晶電視市場整體調整,夏普的中國業務將受到重大影響,這與索尼、三星等全產品范圍覆蓋不同。
為此在這次成立中國投資公司的同時,夏普總部也決定組建健康環境和信息通訊兩大事業部,并向中國轉移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研發體制,包括產品設計、商品企劃和軟件開發等。
據悉,之前夏普已在無錫設有夏普電子和夏普科技兩家公司。其中夏普科技(無錫)有限公司被設為手機中國營運中心,而新組建信息通訊事業部后,夏普還計劃將電子書、計算器、電子詞典、上網本、傳真機等業務全部轉移至中國,而在健康環境事業部成立后,夏普將把空調、冰洗、空氣凈化器等在日本市場銷售的白電產品都轉移到中國,之后液晶電視比例將逐步下降。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拓展中國內地除長三角外的市場銷售,夏普商貿過去幾年一直在積極拓展銷售網絡,除了傳統的國美、蘇寧等連鎖渠道外,夏普的銷售網點數量將從2010年3月的5200家上升到今年年底的1萬家,而且擁有了9家分公司和104個營業所,成為外資品牌在中國渠道下沉最深的企業。
而考慮到地產地銷的成本控制,夏普還在籌劃在除上海、江蘇外的其他地區建立工廠,但是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計劃,仍在選址考察階段,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夏普轉讓給南京中電熊貓的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并沒有在夏普中國投資公司的管理范圍內,夏普商貿中國董事副總裁酒井功指出,“如果8.5代等夏普投資的高世代線獲批,那么這將納入夏普中國投資公司的管理范圍內,但是這條6代線夏普沒有股權,只是提供技術輸出,但是夏普的高世代線獲批目前沒有任何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