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John Shinal)撰文指出,蘋果和新任首席執行官庫克目前正面臨著來自華爾街交易者的壓力,后者只是基于短期考慮問題,而庫克如果想要延續喬布斯的成功,就必須像喬布斯一樣頂住壓力,堅持長期戰略。
以下即辛奈爾的評論文章全文:
我前幾天找到一位皮克斯的知情人士,希望他談論一下對喬布斯(Steve Jobs)逝世的看法,結果我們的討論提醒了我,讓我注意到一件重要的事情——喬布斯的個人財富積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采取了和華爾街保守哲學完全相悖的投資策略。
簡而言之,作為一名投資者,喬布斯采取的是著眼長期的策略,而他確實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回報?,F在,華爾街上風行的則是短期思考,迫使很多上市公司不得不將季度表現看作最重要的事情,而將為長期成長所進行的投資壓制到了次要的位置。
要將后者置于優先地位確實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如果企業要創造新的市場,而且要持續創造新的市場,就必須向新技術投下重注,而這是高風險的,代價不菲的——蘋果的iPod、iPhone和iPad都是如此。十年前,當喬布斯開始為這些產品奠基時,華爾街對他是不以為然的,也正因為華爾街的這種態度,iPod上市時,蘋果的股價才會被打壓到7美元。
必須強調的是,蘋果(AAPL)的財報其實是得體的,只是依然無法讓華爾街的交易者感到滿意罷了,因為之前正是他們的欣快癥將蘋果的股價推到了這樣的高度,所以“利空”財報之后,才會出現股價下跌的局面。
不錯,喬布斯成為百萬富翁,是因為他和別人一起創建了蘋果,并帶著這公司于1980年上市了——百萬富翁在多數人看來,就已經是有錢人了。
不過,喬布斯真正成為億萬富翁,起點應該是在1986年,他花500萬美元從盧卡斯(George Lucas)手中收購皮克斯的那筆交易。最終他于2006年將皮克斯賣給了迪士尼(DIS),換來了74億美元。
我的那位皮克斯的朋友提醒我,喬布斯在收購皮克斯之后都做了些什么:他繼續投入了更多的資金,至少也有500萬美元。更為重要的是,“他基本上還讓我們保持自主”。(我不會寫出這位朋友的名字,因為他沒有得到在媒體面前評論皮克斯事宜的授權。)
換言之,喬布斯顯示出了足夠的信心,也顯示出了足夠的耐心——要知道,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喬布斯似乎是一個缺乏耐心的人。
然而,喬布斯做到了,在接近十年的時間當中,他一直讓皮克斯堅持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這段時間之內,皮克斯唯一的產品就是一種工業設計軟件,而看上去其潛在市場還非常有限。對于那時的皮克斯而言,制作動畫片與其說是產品策略,還不如說是夢想。
正是喬布斯允許皮克斯的天才們自由生長,最終才結出了《玩具總動員》開始的一系列令人稱奇的果實。當然,他之所以可以自由地顯示自己的耐心,也因為皮克斯是一家私營公司,沒有上市。
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現在通行的企業戰略。比如惠普(HPQ),董事會給了首席執行官李艾科(Leo Apotheker)十一個月的時間,讓他推行指向軟件與服務的新戰略,但是很快就失去了耐心,炒了他的魷魚。對于放棄硬件業務以推動利潤率增長的方向,惠普真的有人仔細考慮過嗎?
還有Netflix Inc。(NFLX),他們才等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廢止了放棄出租DVD業務,轉向全數字的戰略。這種做法只能說明,在管理層看來,所謂戰略的關鍵并不是長期計劃,而是看投資者的臉色行事,而是公關。
毋庸贅言,Netflix的消費者憤怒不已,這一做法的突然性造成了一場公關災難??墒牵賮韨€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其實更要命,因為從蘋果到亞馬遜(AMZN),大家都在媒體銷售和下載當中將全數字化定為長期策略了。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所面對的情況就是,在他的股東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純粹的交易者,只要蘋果的股價不在十二個月當中漲到500美元,他們怎么都不會開心。
正是這些股東對庫克離開喬布斯的第一份財報感到不滿,進而造成了針對該股的賣壓。
然而,蘋果的長期投資者,他們產品的真正支持者,卻是另外的想法,他們更希望庫克能夠無視來自華爾街的壓力。事實是,要不是喬布斯十年前頂住了華爾街的壓力,做出了堅決的投資,蘋果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最后,還是用著名風險投資人莫里茨(Michael Moritz)的話來結束本文吧——1999年,當他擔任Sequoia Capital合伙人的時候,做出了投資谷歌(GOOG)的決定。今年5月,我曾經在一篇寫喬布斯的文章中提到過莫里茨的這番說法。
去年11月,我曾經向莫里茨提問:對于喬布斯這樣的成功企業家的繼任者而言,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什么。莫里茨回答道:“對新任首席執行官們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常常會將自己定位為收成者,而不是創業者?!?/p>
所有蘋果的長期投資者,所有蘋果的支持者,讓我們一起祈禱,祈禱庫克的邏輯是和喬布斯一樣,而不是和華爾街一樣。(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