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或許TCL剛剛發布了一份漂亮的業績預告,在昨日近2個小時的采訪中,TCL董事長李東生的臉上始終掛著一絲抹不去的笑意。
多年前的李東生曾因國際化并購備受爭議。2004年TCL借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阿爾卡特手機一舉進軍國際化,但一年后即陷入約20億元人民幣的虧損,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2006年,正在經歷國際化并購陣痛的李東生借老鷹重生的故事,對TCL國際化遭遇到的困境進行了反思。
作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鷹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但要活那么長,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用150天左右的時間經歷一場痛苦的蛻變,打脫自己的喙,拔掉老化的趾甲,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后,再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當新的羽毛長出,鷹重新開始飛翔,重新再度過30年的歲月。李東生希望借老鷹重生的故事激勵員工繼續奮斗下去。
現在老鷹重生了嗎?曾經備受爭議的李東生已經答案清晰。
經驗:國際化基本成功
第一財經日報: 2006年您寫了《鷹的重生》,反思TCL國際化遭遇到的困境和自己管理上的得失,現在五年過去了,您認為TCL這只鷹是否實現重生?
李東生:鷹的重生的過程已經實現了,我們海外銷售比例占整個銷售大約40%,在中國黑電企業當中也是最高的??傮w來講,海外業務盈利和銷售比例也差不多,有40%盈利貢獻是來自海外業務。從這個意義來講,TCL從一個中國企業變成一個國際化企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日報:業界對于TCL的國際化一直有不小爭議,現在回過頭來再看TCL的國際化戰略的十年,您作何評價?
李東生:TCL做了跨國并購,走到今天我認為是成功的。比如,2004年我們并購阿爾卡特業務,正值中國手機產業面臨重大的重組和洗牌,主要是國外的跨國公司對國內剛剛崛起的手機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圍剿和打壓。2001年中國加入WTO,2003年中國加入ITA協議(《信息技術協議》),ITA協議規定了手機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關稅是零,入世之后手機產業受到影響最大。國產手機當時并沒有積累多少優勢,現在回來看,當年和TCL通訊一起拿到手機牌照的第一批12家企業,現在就TCL通訊一家碩果僅存,現在活躍在市場上的手機企業都是后來拿到牌照的。
我們通過并購首先在海外市場站住腳。并購阿爾卡特時,TCL出貨量是1100萬臺,阿爾卡特是700萬臺,并購以后在歐洲和美洲市場取得了成功,我們去年銷售4400萬臺主要在歐洲和美洲,這兩個市場主要客戶都是大的營運商。通過并購達到了原先的目的,提高了我們產品的技術能力。如果沒有對阿爾卡特手機的并購,TCL通訊很可能在過去幾年調整中撐不下去了。但是國內市場還沒有達到我們最好的水平,希望在2012年能夠改變這個狀態。
彩電是比較復雜。到今天為止,我們在海外市場依然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總體來講是成功的。通過并購,TCL成為中國彩電企業第一品牌,市場份額第一,我們在中國彩電企業當中率先建立起液晶模組的生產能力,2011年又建立起華星光電的液晶面板項目,這些能力的搭建都是對我們未來發展有一個很好的基礎。當然今天TCL彩電盈利能力和國內領先企業比還是有差距的,但是我們站在一個比較好的競爭位置上。
我大膽地斷言,未來在全球彩電產業當中,中國企業將會更多地取代現在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中國和韓國企業將會成為全球彩電產業主要的競爭國家,TCL將會在中國企業當中最有機會成為領先企業。這個目標隨著今年明年以及未來幾年的推行,我們會以業績來證明這一點,不但市場占有率會提高,業績也會提高。
反思:當時并購過度自信
日報:有收獲,能否談談這過程中有哪些教訓和代價?TCL積累了哪些國際化并購的經驗,可供更多希望“走出去”的民族企業借鑒?
李東生:簡單來講,我們付出的成本代價比原來預計的要高。我們當時對并購的準備現在看起來是不夠充分,過度自信。當時并購的時候,資本市場是看好的,我可以在資本市場做融資,因為當時并購我拿香港上市的公司做融資,香港資本市場很規范,二次融資比較容易,不像國內需要證監會審核,那就是按照技術標準來考慮,如果符合它的規則,就可以給你再融資。當時因為對自身能力比較自信,所以就沒有采取這種方式,而是用銀行借款的方式,這種方式在我們后來遇到困難的時候,發現自己騰挪空間太小,借錢也有很大的負擔。
我們之前沒有想得更充分,通過股權融資可能效果更好一點,或者當時我們也可以找一些合作伙伴,特別是國外大的并購基金一起來做,這樣也可以降低自身的風險。
做跨國并購過程,基本上你預計要發生的問題幾乎全發生了,你預想不到的問題也發生了,做并購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做好充分準備。特別是TCL在并購之前的二十多年,我們企業沒有虧損過,對自己的管理能力有點自信,其實跨國并購和自身企業發展經歷對企業能力要求有很大的差異。如果講經驗,要有堅韌的精神,一定要有信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堅持下去還是有辦法的。
但是這些已經成為過去,我們企業經營還是看未來。我們在這一輪競爭當中生存下來了,站住了腳步,有一個好的起點,意味著未來我們有更好的機會。
日報:對于2012年的經濟形勢您有怎樣的預判?將對TCL的布局產生哪些影響?
李東生:由于歐美經濟危機沒有完全擺脫,所以對國內企業、國內的經濟在2012年還是有很大的影響,2012年一開局國內股市就連跌兩天,這也是全球罕見的。國內的經濟,我是謹慎樂觀,這兩年國內市場銷售水平超過GDP增長,預計2012年GDP增長是8.5%到9%,我本人也同意這個判斷,但是市場銷售應該是雙位數的,使得中國企業在中國市場蛋糕增長里面爭取多分一點。
整個產業結構調整也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因為中國主要從事消費產品的制造,而且這個領域幾乎所有產業都有供過于求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我們最主要的對手是自己,如何更快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就可以在競爭中搶占更大的份額,就不要太過期望市場有一個突然的好轉,這個期望不太現實,還是提高自己競爭力,機會是有的,但是更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