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沈振宇
????許多育兒論壇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帖子:“急!寶寶的耳后發現兩個黃豆粒大的腫塊,怎么回事?會不會是淋巴瘤?”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沈振宇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說,在門診中也經常有家長問這個問題,這個“黃豆粒”其實是耳后淋巴結腫大,較多出現在學齡前兒童,是一次或多次急性感染后留下的“后遺癥”,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無需治療,家長無需過度緊張。
急性感染誘出“小黃豆”
張女士在女兒兩歲時,一次洗臉中偶然發現女兒耳后靠近頸部處每側都能摸到一個“黃豆粒”大小的硬塊,還可以上下滑動。由于近年來兒童白血病、淋巴瘤等報道越來越多,張女士很驚慌地帶女兒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后告訴她這兩個“黃豆粒”應該是孩子不久前扁桃體發炎后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不用太多擔心。
半年過去后,張女士再摸女兒的兩個“黃豆粒”仍然在那里,她感到很不解,為何扁桃體炎好了這么久,腫大的淋巴結還不消退呢?
沈振宇醫生介紹,他們在門診也經常碰到這樣憂心忡忡的家長。他解釋,淋巴系統是我們人體對抗疾病的防御系統,淋巴結相當于警察局,不同部位的淋巴結負責不同區域的防御。當孩子出現一些常見的疾病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反復感冒等,附近的淋巴結就會腫大,調動淋巴細胞與細菌、病毒作戰,這時如果按壓腫大的淋巴結,孩子會叫痛。但炎癥消退后,腫大的淋巴結不會馬上消退,可能會持續幾天或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不過這時再按壓淋巴結,孩子則不會有痛感了。
沈振宇介紹,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學齡年兒童,當孩子6到7歲后,淋巴系統的活躍度逐漸下降,出現腫大的情況就越來越少了。所以,在孩子6到7歲前,耳后即使長時間存在“黃豆粒”,只要沒有短期內(2到3個星期)快速長大,摸上去邊緣清晰、可以滑動,則屬于生理性的淋巴結腫大,家長則無需擔心,也不需要任何治療。
惡性疾病多伴其他癥狀
至于很多家長擔心會否是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結核等嚴重的疾病,沈振宇醫生解釋,這些疾病確實也會出現淋巴結腫大,往往這些腫大與周圍的組織會粘連,而且邊緣不清晰,摸上去不會滑動。與之前所談到的孩子生理性的淋巴結腫大有明顯不同。
另外,如果是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結核等疾病,除了淋巴結腫大外,還會出現其他的伴隨癥狀。比如若是白血病、淋巴瘤,孩子還可能出現牙齦易出血,身上易出現出血點,經常不明原因發燒等癥狀;如果是淋巴結核,孩子會出現長期低熱、消瘦、胃口差,胸部X光片也有顯示。
沈振宇說,像張女士女兒這種情況,并沒有出現上述癥狀,只是單純的耳后淋巴結腫大,而且半年多時間也沒有明顯增大,無需太擔心。如果仍不放心,張女士可以對女兒的這一情況持續關注,定期用手摸一下,觀察腫大有無變化,并可以利用孩子每次就醫的機會,請專業的兒科醫生順便幫忙檢查一下。(陳輝、李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