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殘數據”“雷人指數”咋這么多
2010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0.6274,2011年全國家庭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中國家庭總凈資產比美國高出21%……近來,各種經濟社會統計數據及指數頻頻見諸報端,其中一些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專家表示,現在,各種機構熱衷發布指數,是因為它能帶來經濟效益,但一些指數在制作發布時,指標設計、取樣范圍、分析結論等不夠嚴謹科學,并不能準確反映社會現實,對公眾預期和政府決策產生誤導。要規范一些統計數據和指數的發布,需要依靠行業自律和監管制度出臺等多方措施來實現。
用數據說話是大勢所趨
“以前我國政府決策對統計重視不夠,近20年來,中國人養成了用數字說話的習慣,數據成為評判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因此各種各樣的指數應運而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籠統的知性判斷到以具體數據來說明情況,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也是大勢所趨。當今除了官方的統計部門,高校、研究機構、企業乃至媒體也經常發布各種指數或調研數據,民眾有機會獲取過去無法得知的一些信息,對于信息源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由非官方機構發布一些專業性指數,是社會專業化分工的結果,也是專業機構服務社會的一種體現?!北本┕ど檀髮W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對本報記者說,“某些專業指數已經成為經濟生活中非常有價值的風向標,有利于政府、企業和居民借助專業資源,優化經濟決策。例如,匯豐銀行發布的中國PMI指數,央視發布的央視財經50指數等?!?/p>
一些指數為何遭“拍磚”
“工資和物價就像龜兔賽跑,民族復興指數都高達62%了,我們還在為一碗粉吃或不吃而煩惱,看來我們是要超速‘復興’的一群,否則會影響整個民族的‘復興’大業!”針對日前某學者拋出的“民族復興指數”,網友在微博上展開了調侃。隨著越來越多的指數和研究報告出現在公眾視野,其中被輿論“拍磚”和“炮轟”的也不在少數。有些統計數據甚至被網民稱為“腦殘數據”。
“有些指數設計故弄玄虛,缺乏現實意義;有些數據結果脫離社會實際,與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反差較大,所以會引起巨大爭議?!笔锥冀洕Q易大學金融系教授謝太峰對本報記者坦言。“比如民族復興指數,這是很難量化的。所謂‘復興’以哪個時期、哪個國家作為參照呢?這種指數對社會發展有什么作用?再比如,某研究報告把農村和城市的數據平均,得出結論稱中國人均住房面積為36平方米,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居民的住房問題基本解決了?當今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分化比較嚴重,平均數不能代表現實的情況,無助于社會問題的解決,只會引起民眾的反感,加劇社會矛盾?!?謝太峰如是說。
周清杰認為,我國指數化信息的發布和使用還處于發展初期,難免會良莠不齊、泥沙俱下。一些機構并不具備搜集基礎數據的能力,或者沒有投入足夠的人財物,在指數制作的過程中,存在指標設計不科學,數據數量偏少,處理方法欠科學、不透明等問題,導致出臺的指數含金量低,甚至會誤導政府和公眾。
“數據”“指數”背后有利益
既然頻頻招來質疑和批判,為何一些機構和學者仍然樂此不疲地進行指數發布?專家指出,這些指數的背后存在利益的考量。周清杰表示,當代人重視信息的價值,指數發布如果做得好,就會成為發布機構的一張亮麗名片,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對于商業性機構而言,這也意味著更好的經濟效益。
“學術界也存在一種浮躁的風氣,為了追求轟動效應,標新立異地制造一些指數。不管研究是否客觀、準確,只要結果發布出來了,吸引了眼球,有了社會影響,就是有了成績和效益?!敝x太峰分析道,“有的媒體在其中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指數發布者制造噱頭想出名,媒體天生喜愛追逐熱點,雙方一拍即合,于是一些‘雷人’的指數和研究報告被廣為傳播,這和娛樂圈的炒作沒什么兩樣。”
收取項目經費和企業贊助也是一些指數發布機構的生財之道?!澳切┙邮苜Y助的研究,很多都是先有了結論再找數據去證明,表達的是對資助方有利的觀點,誰出錢就替誰說話。像房產商贊助的研究,得出的數據肯定是房價不高。這樣的指數發布出來混淆視聽,社會影響很壞?!?謝太峰說。
指數發布應采取硬約束
“我們看到的一些指數在指標設計和抽樣上做得不科學,這與研究者的素質不高有很大關系。我國擅長統計分析的人才不多,而各種指數和調研報告卻滿天飛,很多是由根本不懂統計原理的人去做的?!睆堃碚f,在歐美發達國家,指數制作是由專業機構和具有統計資質的人去完成的,做出來的數據準確性和公信力都比較高。我國目前對于數據發布沒有官方標準,學術共同體也沒有達成一致,因此會出現濫發、亂發指數的現象。
周清杰認為,指數發布的成熟和科學化需要多方努力,包括發布機構的運作更加規范,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機構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優勝劣汰;媒體更加理性,真正有自己的判斷,不跟風、不炒作、不曲解;政府加大官方相關數據發布的范圍,提升公信力。他還建議對指數發布采取一些“硬約束”,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監管機構制定一些規則,規范相關指數的發布;建立、健全相關行業協會和執業資格制度,提高行業門檻等。
鏈接
近期引發爭議的數據指數
●北京大學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2》顯示,去年全國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為36.0平方米。
●國家發改委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稱,2010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0.6274,即完成了62%的復興任務。這比2005年民族復興指數(0.4644)大幅提高。
●西南財經大學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稱,目前中國自有住房擁有率高達89.68%,遠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美國為65%,英國為70%,日本為60%);中國家庭總凈資產為69.1萬億美元,比美國家庭總凈資產(57.1萬億美元)高出21%。
●中國科學院管理所完成的《世界與中國城市化之路》報告稱,北京、上海、天津的和諧指數位居全國前三名,其中北京的和諧指數最高,為0.79,被稱為“和諧城市”和“宜居”城市。
●由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社科院聯合發布的“2011年中國家庭幸福感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感覺幸福。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