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記者 郭坤 杜欣 馬治衛/文 朱海龍/圖????★
周口市
張集
第45站
太康縣張集鎮
????張集鎮位于太康縣東南部,東部和南部分別與鹿邑、淮陽、柘城縣相鄰,總面積61.5平方公里,耕地6萬多畝,4萬多人口,轄25個行政村。
?
????張集鎮交通便利,境內有永登、商周兩條高速公路,設有互通立交橋和出入口,與全國高速公路網互連;有311國道、周商省道等主要交通干線。
?
????張集原叫邱崗集,后因張姓人逐漸增多,更名為張集。
?
????在張集鎮鎮政府所在地張集村,我們途經一地勢較高之處時,隨行的鎮黨政辦主任李道永向我們講述了他從老輩人口中聽到的這樣一段傳說:這里曾有一座抵御土匪的城寨,可容納5000余人,地勢較高之處為城寨中心。這座城寨設有東西南北四門,每個城寨門均設有吊橋,寨墻外挖有護城河。土匪來時,附近村民便紛紛躲進城寨。“四門處分別放置125桿槍用來打擊來犯之匪,城寨中心也有125桿槍,用來隨時支援四門”。
?
????李道永的講述讓我們了解到這里曾經的紛亂,但這些已成為歷史。如今,失去作用的城寨已無跡可尋,曾經紛亂的歲月也成為模糊的記憶,這里的人們安居樂業,用勤勞的雙手編織著美好的未來。
?
????尋找這里的周口、商丘兩市界樁,過程有些曲折,之前我們只知道,界樁在蔡集行政村。可因為這里正在修路,加之剛下過雨,我們始終找不到界樁的準確位置。最后,在蔡集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我們過淮陽四通鎮,走鹿邑唐集鄉間路,穿永登高速涵洞,之后又踩著松軟的麥地邊才找到這塊界樁。雖然此時已滿天星斗、夜風涼意襲人,卻依然掩蓋不了我們找到界樁的喜悅。
?
????鍋爐制造現場
?
????周口是農業大市,邊界鄉鎮也都是傳統農區。從鄲城縣白馬鎮出發,一路走過40多個邊界鄉鎮,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本土工業企業少之又少。但是來到張集鎮,當地的鍋爐制造企業卻給我們帶來了震撼,這些鍋爐制造企業并不是政府引進來的,而是張集人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打造出來的。
?
????緊靠311國道張集鎮段,坐落在背座堂行政村的“太鍋鍋爐”、坐落在夏樓行政村的“四通鍋爐”、坐落在朱港行政村的“豫東鍋爐”以及坐落在劉莊行政村的“恒安鍋爐”和“銀興鍋爐”是張集鎮響當當的五大鍋爐企業,從這5家鍋爐制造企業生產出來的鍋爐通過311國道遠銷3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日本、韓國、蒙古、越南、老撾、緬甸、哈薩克斯坦、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
????這些本土鍋爐制造企業讓張集鎮贏得了“鍋爐之鄉”的美譽,也打造出張集鎮乃至太康縣對外的一張閃亮名片。
?
????傳統農區里是如何崛起這一家家大型鍋爐制造企業的?帶著疑問,我們來到河南省太鍋鍋爐有限公司,之所以選擇這家企業探尋張集鎮的鍋爐制造發展史,是因為它原是太康鍋爐廠,正是昔日這個廠的技術骨干讓當地的鍋爐制造愈發壯大。
?
????占地40多畝的生產廠區內大型機械高高聳立,眾多焊工、鉗工、車工、氣割工、鉚工等技術工人各司其職,緊張忙碌著。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像悅耳的音樂,火花四濺的焊接場景像美麗的圖畫,一幕幕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向我們展示著這家企業的生機和力量。“太鍋鍋爐”總經理張平指著廠區大門口堆放的鍋爐零件告訴我們:“這批鍋爐零件已生產完畢,將很快運往菲律賓,在那里完成組裝。”
?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但是張平說起另外4家大型鍋爐制造企業時卻像是在聊自己的老朋友。“四通、豫東、恒安、銀興和我們一脈相承,都是從當年的太康鍋爐廠走出來的。”張平的思緒回到了從前,“張集鎮的工業發展源頭要從1976年說起,當時張集鎮還叫張集公社,那一年公社成立了手工業聯合社,主要生產鏟子、鐮刀等農具。1980年前后,逐步發展壯大的手工業聯合社更名為太康縣炊具設備廠,開始生產油罐、鋼板鍋等產品。1984年,太康縣炊具設備廠更名為太康鍋爐廠。”
?
????“太康鍋爐廠輝煌幾年后開始走下坡路。”張平唏噓道,“競爭越來越激烈,太康鍋爐廠的體制越來越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一些技術骨干就尋思著單獨闖市場。1993年前后,張集鎮第一家私有制鍋爐制造企業——‘豫東鍋爐’誕生,為張集鎮的鍋爐制造趟出了一條新路。之后,太康鍋爐廠的許多技術骨干開始走上這條路,張集鎮的鍋爐制造又開始煥發生機。與此同時,太康鍋爐廠也進行了積極改制,2007年成立了現在的‘太鍋鍋爐’。”
?
????“今年截至目前,我們‘太鍋鍋爐’的年產值已經超過了9000萬元。”張平告訴我們。
?
????一斑可窺全貌。加上和“太鍋鍋爐”規模差不多的“四通鍋爐”、“豫東鍋爐”、“恒安鍋爐”、“銀興鍋爐”,我們能夠想象得出,張集鎮的鍋爐制造發展得該有多好。
?
????張集鍋爐制造的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群眾的就業。李道永告訴我們,目前張集鎮從事有關工作的超過了2000人,他們中不僅有扎根當地的技術工人,還有長期駐外的業務人員。“現在除了西藏之外,全國其他省份都駐有我們張集鍋爐企業的業務人員”。
?
????張集鍋爐制造的發展壯大也為當地留下了人才。董霞就是其中一位,今年40歲的她自1995年從西安交大鍋爐制造專業畢業后,便回鄉在鍋爐車間一線工作。既能照顧家里,又能從事對口工作,這位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對于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
????從當年太康鍋爐廠的一枝獨秀,到現在五大企業齊頭并進,張集人沒有荒廢老一輩人辛辛苦苦打下的工業基礎,而是積極求變,讓張集鎮的鍋爐制造越來越壯大。“張集鍋爐制造的發展壯大,要感謝劉學敬、馮維生、田坤龍、張理臣、趙克林、梁振等很多張集的老一輩人,沒有他們打下的基礎就沒有張集鍋爐的現在。”張平由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