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面人”風采依舊 市場難尋
李世明和他捏的面人
????□晚報記者 馬治衛 杜欣 郭坤 文/圖
????第50站
????鹿邑縣賈灘鎮
????賈灘鎮位于鹿邑縣城北12公里處,鎮域面積75.5平方公里,轄3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6.9萬畝耕地,6.4萬人,南靠渦河,惠濟河東西貫穿11個行政村,是個典型的農業鎮。
????“八仙過海”立床頭,“十二生肖”伴左右,還有“古代將軍”及各種“動物”、“花卉”的傾情“捧場”……“李氏面人”傳承人李世明在老伴去世后雖然一個人生活,但他的內心并不孤獨。因為在他的家中,你能看到用面捏成的古今各色人物及動植物。李世明說,這些都是他的寶貝。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掌握捏面人絕活的李世明如今不再靠捏面人掙錢了,而是在鹿邑縣城擺地攤賣起了日用小百貨。為此,我們快走到李世明的老家賈灘鎮方莊行政村時,不得不調轉車頭改變行車方向。按照其家人提供的地址,通過手機地圖導航,我們在鹿邑縣一高南邊的一條不是很寬的商業街上,見到了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
????個頭不高的李世明,盡管年過七旬,但耳不聾、眼不花,說話聲音也響亮。“在本地捏面人賣,還不如做個小生意掙錢。我閨女在縣城開超市,我就在她的超市旁邊擺個攤兒,賣點兒小百貨,一天能掙20多塊錢,自己能養活住自己。”一見面,李世明便介紹起自己的情況。李世明說,他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不賭博,唯一的愛好就是捏面人。
????提起背著箱子走南闖北捏面人的往事,李世明的話音明顯高了許多。“過去物質匱乏,文化生活也不豐富,小孩兒的玩具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捏出的面人很好賣。我去過河北,還到過甘肅的敦煌。敦煌石窟、敦煌壁畫很有名,去那里旅游的人多,面人賣得比較好。”
????李世明捏面人的手藝到底有多高?我們在他租住的房子里,見到了他存放的作品。這些作品存放在一個雨布袋里,雨布袋落滿灰塵,看樣子已有些時日沒動了。李世明輕輕地擦掉雨布袋上的灰塵,小心地解開袋上的繩子,慢慢地把面人放到桌子上。那舉動,像位年輕母親在侍候孩子。“彌勒佛捧著肚子”、“吉祥娃娃抱著小金魚”、“唐僧帶著徒兒西行取經” ……栩栩如生的造型,讓在場的人禁不住叫絕。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李世明還結合鹿邑老子故里的文化特點,捏出了“老子騎青牛”、“老子講學”、“老子煉丹”、“老子周游列國”等一系列面塑作品,可謂是用心良苦。
????李世明透露,他還根據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捏出了奧特曼、光頭強、臭狗等動畫形象。“捏面人最重要的就是面泥的配方,配方好了才能讓面人不褪色、不腐爛,否則面人放半個月就不行了。最難捏的是‘一大一小’,小的要求做工精細,而大的則要掌握好比例,否則容易裂縫……”
????捏面人捏了這么多年,怎么舍得擱下?李世明嘆息著說,一是因為年齡大了,走得遠了怕兒女擔心;再個就是現在文化生活豐富了,小孩兒的玩具也多了,面人越來越不好賣了。為此,李世明一年到頭,也只有在春節或者趕廟會時,捏上幾天“過過癮”。不過,讓李世明感到驕傲的是,起源于光緒十七年的“李氏面人”,目前已被鹿邑縣文化部門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的作品還參加了縣里組織的非物質文化展演。
????為讓祖傳的手藝不失傳,李世明專門把捏面人的技巧和方法交給了兒子和外甥。“年輕人,想著掙錢哩,他們學會了也沒干這一行,都外出打工去了。”李世明說,對孩子的舉動,他能理解。理解歸理解,但談起面人的未來,李世明還是禁不住發出嘆息聲,他擔心這一民間藝術有一天會失傳。誠然,面人藝術承載著深刻的民俗精神,但在經濟日趨發達的今天,都市文明強大的誘惑力使地方民俗文化日益崩潰,市場空間也越來越狹小。如何使面人藝術走出一片新天地,是一個不輕松的話題。
????啟亮中學里贊啟亮
????啟亮中學位于賈灘鎮桑園村,該校是時任解放軍總政歌舞團中國劇院主任的鹿邑籍人士畢啟亮捐資建造的。
????1999年,出生于賈灘鎮桑園村的畢啟亮回到家鄉,看到母校賈灘第四中學教學條件亟待改善,毅然決定拿出26.5萬元資助該校興建教學樓。在他的資助下,一棟3層教學樓拔地而起。根據群眾意愿,經鹿邑縣政府批準,賈灘第四中學更名為啟亮中學。
????啟亮中學現任校長王軍提起畢啟亮,稱贊不已:畢啟亮一直心系家鄉,特別關注和支持家鄉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十多年前,畢啟亮捐資成立了中國鹿邑啟亮書畫藝術基金會,1999年,捐資建設啟亮中學后,又設立啟亮藝術中心,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書畫藝術人才。
????2008年,畢啟亮突患白血病。在成功實施干細胞移植手術后,他聽到了家鄉鹿邑縣要舉辦國際老子文化節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動,在病榻上給鹿邑縣領導寫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他作為一名老子故里人,為家鄉近幾年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深感鼓舞和欣慰,為家鄉將要舉辦國際老子文化節感到驕傲和自豪。為表達對家鄉老子文化開發、老子文化節的關愛和支持,他再次為中國鹿邑啟亮書畫藝術基金會捐款2萬元錢,用于支持家鄉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產業的建設。
????賈灘被譽為“嗩吶之鄉”
????賈灘無墨千古畫,惠河無語萬古琴。農業大鎮賈灘還是“嗩吶之鄉”。該鎮現有26個嗩吶藝術團、1個老年文化活動娛樂中心、1個群眾文化娛樂廣場、3支腰鼓隊。
????今年63歲的楊廷彬,是“楊氏嗩吶文化藝術”第七代傳人。據楊廷彬介紹,“楊氏嗩吶文化藝術”從清朝中期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他從6歲開始學習吹嗩吶,至今已有57年。為使“楊氏嗩吶文化藝術”發揚光大并走向全國,楊廷彬已培訓來自安徽、山東等地的學員4500多名。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