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解釋魯甸地震遇難者人數陡增原因
昨天,云南省民政廳公布數據,截至昨天10點30分,地震造成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永善縣和曲靖市會澤縣108.84萬人受災,589人死亡,而前晚這個數字還是410人。對此,云南省副省長尹建業表示,隨著道路的打通信息更加具體、次生災害影響造成的新傷亡等原因,導致遇難者人數一夜陡增179人。
◎災情動態
魯甸縣已有504人遇難
云南省民政廳通報,截至昨天10點30分,地震造成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永善縣和曲靖市會澤縣108.84萬人受災,589人死亡(其中:魯甸縣504人、巧家縣72人、昭陽區1人、會澤縣12人)、9人失蹤(巧家縣9人),2401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58萬戶8.09萬間房屋倒塌,4.06萬戶12.91萬間嚴重損壞,15.12萬戶46.61萬間一般損壞。
在昨天23點召開的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副省長尹建業介紹,截至昨天下午4點,90%的受災地區已經恢復了通訊,龍頭山鎮等受災鄉鎮的安置點已經恢復了供水。
尹建業表示,將繼續把搜救生命放在第一位。72小時內,拼命搶命;72小時后,決不放棄。分片包干,進村入戶,一家一戶檢查,確保搜救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盲點。
□發布
◎原因分析
搜救全覆蓋遇難者陡增
對于遇難人數比前日陡增179人的原因,尹建業表示,本次地震震級高、震源淺,波及范圍廣,破壞力大,極震區烈度與四川蘆山地震一樣,是云南省2000年以來最大的地震。造成地震重災區龍頭山鎮的道路、電力、通訊中斷。
而從昨天開始,隨著道路陸續打通,搜救力度得以加大,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已經實現搜救全覆蓋。在此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遇難人員。其中,176名新增遇難者在魯甸縣,較為嚴重的分別為營盤村(營廠坡等社)增加35人、銀屏村(龍邦上、雷家坪子等社)增加43人、龍泉村(左家灣、老屋基、鄭家坪子、甘家寨子等社)增加69人。此外,還有3名新增遇難者來自巧家縣。
其次,震中地質復雜,山高谷深,陡峭險峻,山體破碎,余震不斷,加之雨季降水影響,地震造成嚴重崩塌、滑坡及大量地質災害隱患,甚至在局部還形成了堰塞湖,處置難度大,次生災害十分嚴重,容易造成新的傷亡。
第三,災區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加之烏蒙地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抗震抗災能力弱,造成了統計難度的加大。
□援助
云南接收捐贈款物達2億余元
民政部網站發布消息稱,截至昨天16時,云南省共接收社會救災捐贈款物合計人民幣23754.17萬元,其中資金14464萬元,物資折價9290.17萬元。
根據災區需求,8月5日,民政部將新采購的1萬個帳篷應急燈緊急從廠家直接調撥運往災區。目前這批物資已通過航空和公路運輸等方式發出,今天抵達災區。
另外,民政部協調北京、廣東、福建3省(市)民政廳(局)向災區支援5萬條毛巾被、5000條毛毯、2.28萬套衣服、2500件短袖襯衣、2.4萬個手電筒和2000件雨衣。其中包括北京支援的3類9萬件物資(包括5萬毛巾被、2萬強光手電、2萬干電池)。經與鐵路部門緊急協調,已安排鐵路最高等級貨運列車連夜起運,預計60小時左右抵達云南昭通站。
另據國資委不完全統計,截至6日上午9點,中央企業向地震災區捐款數額已超過5000萬元。
此外,澳門特區撥款1億澳門元支援云南魯甸抗震救災;工、農、中、建四大行及國家開發銀行決定,各向云南魯甸地震災區捐款500萬元,共計捐款2500萬元。
□支持
18顆遙感衛星發現滑坡10處
截至昨天,國防科工局共調集國內外18顆遙感衛星,獲取魯甸地震區域衛星影像數據近百景,發現龍頭山鎮滑坡10處、崩塌5處、崩滑體5處和泥石流1處。
據了解,這18顆衛星中,包括高分一號、資源三號、實踐九號、環境-1A和環境-1B號等5顆國產衛星,此外,通過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獲取了國外13顆遙感衛星關于魯甸地震的影像數據。數據顯示,沙壩河兩岸次生地質災害多處阻斷道路,對抗震救災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記者從武警黃金部隊指揮部獲悉,該部專家組已經繪制完成首張震區地質災害排查評估地圖。地圖覆蓋面積達95平方公里。3天來,無人機先后起降作業35次,持續工作近10小時,累計提供航拍視頻影像資料200余分鐘,為地圖繪制提供了珍貴的參考依據。
這些數據對災區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類型、規模、區域、臨界因素等重要信息進行了詳細標識,將為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確定救災重點區域、選擇安全救援路線、轉移安置受災群眾以及災后重建選址等方面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參考。
□調查
渾水泡面屬實供水全面改善
昨天,新華社調查表示,“渾水泡面”屬實,事發地為龍頭山鎮龍泉中學,參與煮飯者之一,是學校教師熊金華的女友楊云翠。
楊云翠說:“看官兵們太辛苦了,我們著急,只能燒開水泡面,就用學校食堂的鍋搭了兩個臨時灶臺。方便面有官兵自帶的,也有我們學校的。我擔心水不干凈,還特意往鍋里加了很多生姜。學校里有些白菜,本來我切了要炒,看到大家太餓了,顧不上,也直接放水里煮了。這些從自來水管接出的水因為摻雜大量泥沙而顏色渾黃。”
第一批趕到震中的先遣隊——云南省武警總隊昭通支隊政治處副主任胡河說,全體官兵奉命輕裝徒步前進,隨身只帶了一點礦泉水和干糧。這些早期趕到龍頭山鎮的救援人員見證了“渾水泡面”一幕:群眾架鍋燒水,各方救援人員排隊泡面。
此外,記者從云南省住建廳獲悉,目前由住建系統協調訂購的凈水設備已于昨晚6點在龍頭山鎮安裝調試完畢并試供水,龍頭山從應急供水轉為過渡性供水。可向50個供水點供水,覆蓋災區龍泉小學、龍泉中學及醫療應急中心、集鎮中心小廣場等臨時安置點,解決1.5萬人左右的生活用水問題。
□救治
危重傷員轉往宜賓昆明救治
昨天,記者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獲悉,截至5日16時,云南省衛生計生部門已收治地震傷員2833人,現住院1295人,其中危重傷員40人、重傷員122人。
據介紹,云南省級和昆明市級醫院現住院傷員21人;昭通市各級醫療機構現住院傷員1221人,其中昭通市級醫療機構現住院傷員253人;魯甸縣各級醫療機構現住院傷員698人;巧家縣各級醫療機構現住院傷員270人。曲靖市會澤縣現住院傷員53人。
據了解,前天下午已有16名危重傷員在昭通火車站內換乘列車,前往昆明接受進一步治療。昨天下午7時30分,32名傷員又乘坐火車專列被送往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截至目前,國家、省、市、縣衛生計生部門和軍隊衛生部門共投入醫療防疫人員1615人、救援車輛224臺,在災區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昨天,記者從云南省魯甸縣人民醫院了解到,當天上午9時許,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醫療捐贈藥品抵達魯甸縣,但醫院相關負責人說,災區急需創可貼、眼藥水、外用消炎藥品及軟膏等適用性外傷藥品。
□防疫
震中重災鄉鎮每村專人防疫
昨天,記者從云南省疾控中心獲悉,魯甸震區尚未發現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災區已有249名專業防疫人員全面開展各項防疫工作。其中,重災區龍頭山鎮、火德紅鄉已實現每村有一名專業防疫人員駐點。
昨天,記者在災情嚴重的龍頭山鎮看到,防疫工作已全面展開。在騾馬口安置點和震中龍頭山等地區,防化兵和地方防疫人員正在進行消毒。擔負任務的是第14集團軍防化團某營,該營是西南地區唯一成建制防化兵,擁有汶川地震防疫經驗,也是本次地震第一個進入災區、第一支進村入戶的防化兵。
劉遠飛營長介紹,該營共102名官兵,攜帶21臺專業洗消車輛,負責龍頭山震區指揮部周邊及擴展區域的防疫。同時將重災區劃分成若干區域,確保一周完成一次循環,全面徹底防疫。
部隊出發時攜帶了16噸水和一周給養,確保自給自足完成任務,不給災區添麻煩。官兵們先用便攜式洗消器對安置點和指揮所周邊進行人工消毒,重點是安置點的廁所、垃圾堆、遇難者遺體和動物尸體。截至昨晚,已完成6萬平米防疫消毒。
□交通
通往龍頭山鎮道路已經打通
前晚,通往震中龍頭山鎮的“咽喉橋”——龍泉河橋順利架成,這標志著魯甸地震發生后一直中斷的通往震中的道路終于打通。地震發生后,龍泉河橋垮塌,災區與外界的聯系中斷,救援人員只能徒步進入,大批救援物資被堵在途中。新架設的龍泉河橋是鋼質結構,長度近30米,限載15噸,為單向運行橋。
昨天,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重點加強龍頭山鎮龍泉河鋼橋的架設、維護和管理,打通通往重災區新店、樂紅等鄉鎮的運輸通道,全力打通101省道昭巧二級公路天生橋段和所有從鄉鎮到村的公路,保障災區生命線貫通。
據了解,云南省交通運輸廳調集裝載機、推土機60多臺用于塌方清理,全力推進魯甸災區阻斷公路搶通工作,同時從昆明、曲靖抽調搶通力量支援一線搶險救災;調集應急儲備客車136輛、貨車280輛、維修救援車14輛,做好準備隨時待命。
此外,空中保障方面,目前,昭通機場無人員傷亡、存油充沛、保障設施設備(飛行區場地)基本正常,中航云南公司現已派遣人員緊急運送20噸航油趕往昭通機場。
□預警
近幾日需防范五六級強余震
昨天,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在接受中國政府網訪談,回應魯甸地震熱點焦點問題。潘懷文表示,地震部門經會商研究認為,震區近幾日還要防范5到6級強余震的發生。這樣的強余震不是說一定會發生,但可能性不能排除。
潘懷文解釋,我國西南地區地震多發,主要是受兩大方面板塊運動的影響,一是來自東面的太平洋板塊對歐亞板塊向下俯沖的作用。二是來自南面印度板塊向北的碰撞擠壓。在這兩個大的力源作用下,中國大陸,特別是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形成強震多發的態勢。
此外,對于地震破壞程度,潘懷文表示,我國還有大量的貧困地區建筑物抗震能力相當低下。比如魯甸是國家級貧困縣,歷史欠賬很多,所以房屋垮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潘懷文表示,自汶川地震之后,我國已把地震預警提到議事日程,現正籌備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預警技術本身存在預警盲區等技術局限性。所謂盲區就是在一個大地震發生的震中區,也就是最需要獲得信息的地方,但是由于地震波傳遞到這里的用時很短暫,還來不及獲取預警信息,地震破壞已經發生了。另外,預警信息也存在誤報和漏報的風險,而且信息發布后可供采取緊急處置的時間極短,也可能導致社會風險。
□釋疑
六大錯誤地震常識辟謠
地震躲在“生命三角”存活機會大,動物行為可以預測地震?……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地震常識。針對這樣的流言,昨日,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和果殼網總結并發布了6條經常被傳播的錯誤地震常識。
◎謠言
1.地震時躲在“生命三角”里存活機會最大。
2.根據動物行為可以預測地震,比如蛤蟆大量聚集。
3.灼熱干燥的天氣是地震的前兆。
4.傷員可外敷土豆片內飲土豆汁療傷。
5.地震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地球進入“震動模式”。
6.利用磁鐵,或者觀測到所謂的“地震云”可以預測出地震。
◎真相
1.實際上,發生地震之后,國際公認最可靠的自救方法是“伏地、遮擋、手抓牢”:迅速鉆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捂住最脆弱的頭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
2.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支持“動物預報地震”的存在,甚至有一些實驗顯示了相反的效果。此外,“心理聚焦效應”也會讓人產生動物能預報地震的錯覺。比如常見的“預示著要發生地震”的情況“蛤蟆聚集”,其實不過是一些蛙類繁殖期的大規模聚集行為而已。
3.盡管當天氣灼熱干燥的時候確實發生過許多地震(天氣悶熱潮濕時也發生了很多),氣候和地震實際上是沒有什么聯系的。地震一般發生在地下幾公里的地方,而氣候對這里的影響實在是太少了。
4.土豆片是早期微生物培養中常用的培養基,它很容易引來細菌、真菌大量繁殖,反而更加不利傷口恢復。
5.地震其實一直挺頻繁。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0年以來全球5級以上地震數量統計可知,每年的大地震數目沒有規律,但2007年算是其間地震較為頻繁的年份。2010年以來的地震數量并未顯示出數量上有異常。
6.地震發生前后,由于地層內地質快速變化導致地磁場產生一定程度異常,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觀測到。但是,這種地磁場異常的量級實在太小了,100米外普通輸電線產生的磁場都是它的1000倍。這種異常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幾乎無法被探測,更不可能利用它預測地震。此外,我們現在對這種條狀云帶的形成原因已經很清楚了,它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民間傳說”。
京華時報記者張劍 孟凡澤 苗飛飛 韓旭 陳蕎 劉雪玉 綜合新華社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