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亭:妙手仁心欲濟世
2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王云亭第一次以主刀醫生的身份,站上手術臺,為一名病人做斷指再植手術。手術從夜里10時開始,直到清晨6時結束。手術完成后,他的心中充滿忐忑與期待。連續3天,他住在病房內觀察病人術后效果。親眼看到病人手指再植存活,他如釋重負……
20多年過去了,王云亭的身份從一名普通外科醫生,轉變成國內著名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兼任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成為我國手外科領域的重量級人物。但是,他當年養成的習慣,至今仍沒有變:為病人做完手術,王云亭睡不著覺,每次術后都要反復去病房觀察,確定病人情況穩定,方能安心入眠。
回家鄉
學到很多東西
王云亭是周口項城人,1987年從河南醫科大學(現已合并入鄭州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當時大學畢業后由國家分配工作,王云亭的同學大部分被分配到了各自家鄉。王云亭表示,當時能回到項城在縣醫院工作,對他來說是個很理想的歸宿。“即使在項城干一輩子,我覺得也值。家鄉的文化底蘊很深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比較融洽,民風比較淳樸。我在項城的幾年交了很多朋友。因為家在項城、有很多同學在項城,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回報家鄉的好機會。”王云亭說。
基層醫院醫療條件與大城市醫院相比較為落后。在大醫院,醫生遇到問題可以請專家前去指導;面對病人時,查不清楚的癥狀,可以借助大型儀器、設備驗證病況。而當時在縣醫院,王云亭和他的同事們只能依靠經驗進行診斷。
在日常工作中,王云亭覺得自己經驗還不夠,需要看書來彌補。“書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去問比自己年長的老醫生,和他們探討。所以說,每天晚上做手術之前,我自己先翻書,把以前學過的東西拿出來再看一遍,跟老醫生商量后,再做手術。雖然手術做得很慢,但是很仔細。我本人的業務技能也因此得到很大的鍛煉。”王云亭說。
作為一名剛從醫科院校畢業的外科醫生,骨科、腦外科、手外科等外科手術,王云亭都曾參與其中。王云亭說:“在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的4年,對我來說收獲很大。當時醫療資源匱乏,項城、商水、淮陽的居民用架子車拉著病人到醫院來求醫。在這段時間,我對基層縣級醫院的醫療水平和區域百姓的疾病譜有了深入了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每一例手術,都還記憶猶新。”
與此同時,剛剛踏入社會的他,在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與病人打交道方面,也學到了很多。“當時縣醫院接診的病人,以農村來的病人居多。他們文化水平不高,在交談過程中,怎樣才能讓他們能聽懂醫學術語、讓他們把自己身體的痛苦表述出來,需要我好好去琢磨、思考。只有充分溝通,才能更好地幫助病人克服畏懼感,他們對病痛的表述才能更準確,以方便醫生來為他們診斷疾病。”談起在家鄉工作的4年,他說得最多的詞是“鍛煉”與“收獲”。
再求學
想博一個廣闊前景
在縣醫院工作一段時間后,王云亭開始思考自己的將來:是在家鄉舒適的環境中繼續待下去;還是進一步努力,去博一個更廣闊的前景?他選擇了后者。
王云亭認為,作為醫學專業人員,如果想要尋求更長遠的發展,唯一的出路是考研。但是由于專注于臨床工作,他已經4年沒有學習過英語。若要考研,英語對他來說是一道不太容易能邁過的坎。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埋頭苦學英語。1991年,王云亭如愿以償,考入武漢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五年制碩博連讀。
他說:“我從醫學院畢業后就進入醫院成了一名醫生。現在回過頭來看,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醫學院5年本科培養出來的是醫學生,應該被稱為‘半成品’,醫學生進入醫院經過為期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才可以成為拿到醫生執照的‘成品’;在‘成品’的基礎上,再經過三至五年的培養,才能成為‘精品’。也就是說,醫學生畢業后,需要培養五至十年的時間,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王云亭介紹,目前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建設已經啟動。這項旨在為我國醫療事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政策,正與他當年走過的道路相似。
在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就讀期間,王云亭系統地學習了手外科手術。王云亭說:“別看只是一個巴掌大的地方,但是對于手術來說,地方越小,施展的空間就越小,所以手外科是最辛苦的。”讀研期間,王云亭為了把手上的解剖弄清楚,每天白天上課,晚上去實驗室練習解剖,熟悉手掌的結構。為了熟練掌握在顯微鏡下縫合血管的方法,他還從實驗室里找到被淘汰的老鼠進行練習。
有激情?
業務能力快速提高
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王云亭每天練習4個小時,直到有一天,王云亭等來了再次站上手術臺的機會。一天晚上,武漢同濟醫院急診室來了一名病人,入院前由于手指受到嚴重碾壓,導致血肉模糊、血管和神經難以分辨。按照規范,這名病人的傷情已經達不到手術條件。病人得知即將失去一個手指后,心有不甘,抱著一絲希望請求醫生試一試。王云亭當時的導師對他說:“你練了這么長時間,就試一試吧!”于是當晚10時,王云亭走上手術臺,由他主刀,對患者實施了斷指再植手術。第一次做斷指再植手術,王云亭格外細心,將平日所學全部傾注在這名患者身上。經過8個小時手術,次日凌晨6時,手術完成。
連夜完成手術,王云亭雖然感到了疲憊,但又睡不著覺。因為在術后的幾個小時內,病人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變化,他不敢掉以輕心。為了觀察手術效果,他在接下來的3天里一直守在病房,時刻關注病人康復情況。直到確定患者手指再植存活后,他才如釋重負。
從此,他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為病人做完手術后,都要陪在病人身邊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放心。即使后來當了副院長,只要是他做過的手術,每天晚上睡覺前,他一定要去病房看一看病人,才能睡得著覺。
王云亭告訴記者,碩博連讀期間,武漢同濟醫院幾乎每天都要收治前來做斷指再植手術的病人。每次上臺為病人做手術前,他都會很興奮,心中充滿激情,且認真仔細地做好自己的每臺手術。現在回想起來,他的業務技能就是在這5年的時間里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國外
獲得同行尊重
1996年,王云亭從武漢同濟醫科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當年進入中日友好醫院工作。然而,王云亭的求學之路并未因此而終結。第二年1月,王云亭被派往法國巴黎第十三大學AVICENNE醫學院進修。
當時法國人對中國并不了解。每次做手術時,從中國來進修的學生不能上臺操作,只能站在手術臺邊看。“當時我已經在國內完成了將近200臺斷指再植手術,手術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看了一段時間后,覺得別人做手術,我站在旁邊看,意義并不大,逐漸就覺得沒意思了。”王云亭說。
兩個星期后,王云亭迎來了上臺做手術的機會。當時法國醫護人員罷工,科里只剩下兩名教授收治病人。其中一名教授在上手術臺前,問王云亭愿不愿意做他的助手,王云亭答應了。這次罷工持續兩個星期,在這兩個星期里,王云亭和教授的配合很默契。在手術過程中,針對手術的操作方法,兩人之間的交流多了起來。王云亭說:“教授問我,在中國,這種手術大概需要多久可以做完,我告訴他,我最多用兩個小時。而法國人做這種手術至少要6個小時。”
為了證實王云亭的說法,教授給了他一次親自主刀的機會。“讓我主刀,對我來說是一種信任,也是考驗。”王云亭說,最后他按照自己所說的時間,順利完成了手術,令教授刮目相看。
兩個星期的罷工結束后,醫護人員返回各自崗位,教授把大家叫到一起,說:“從中國來的王醫生,在顯微外科方面很有經驗。你們值班的時候,可以請他一起處理病人。”
得到教授的認可以后,王云亭發現,自己很快就融入集體中,同事們對他變得很客氣,中午吃飯也會喊著他一起去,而且還會特意把他介紹給其他法國人。他明顯感受到法國人對他的尊重。王云亭告訴記者,之前,有很多來這里進修的中國人由于不能上臺操作,只能看別人做手術,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也學不到什么東西,覺得沒意思,三五個月以后,就回國了。而他在這里進修了一年多時間,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技術。
愛病人
就像愛自己
1998年5月份,王云亭回到中日友好醫院,擔任急診科副主任,負責處理創傷。當時在北京,除了積水潭醫院以外,其他大型醫院均沒有手外科,尤其是斷指再植。王云亭回來后,開始在中日友好醫院開展斷指再植手術。
“我們接觸的病人多是農民工。他們的特點是用手勞動、生活條件差、經濟條件也不富裕。被人送到醫院的時候,大多數人身上只有兩三百元錢。”王云亭說,由于被送來就醫的均是情況危急的病人,王云亭和他的同事們經常整夜給病人做手術。
王云亭還記得他剛回到中日友好醫院時收治的一名病人,那是個在建筑工地上開電梯的農民工,大概20多歲。“電梯突然出故障,小伙子的胳膊全部斷裂,看起來非常痛苦。撕脫傷與刀砍傷不同,接起來比較困難,成活率也不高,所以按照常規的方案,要對小伙子進行截肢。”但是,王云亭認為,對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來說,今后的人生很長,還要面臨生活、求職、成家等等許多問題。擁有完整的肢體,對他來說太重要了。王云亭決定嘗試一下,幫小伙子把胳膊接上。
手術用了6個小時,順利完成。接下來的3天里,王云亭每天守在病房里觀察手術效果。3天后,他欣喜地發現,小伙子的傷情穩定了下來,斷裂的胳膊開始恢復。
“這次手術對于一名醫生來說,是做成功了一例手術,但是對于病人來說,這臺手術將會影響到他今后的生活質量。”王云亭說,他從醫越久,人就變得越膽小,生怕哪個決定做不好,就會對病人造成不利的影響。“我從醫多年,得到的體會是病人不管是掛3塊錢、5塊錢,還是十幾塊錢的號,病人把自己所有的痛苦都告訴醫生,那么我們醫生就應該把每一個病人都當成自己一樣去認真對待。”
成權威
晚上不查房睡不著
在王云亭的帶領下,中日友好醫院在3年時間里,將斷指再植術這個項目做大做強。王云亭本人也在全國手外科領域積累起了一定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成為博士生導師。
2001年,王云亭被調任中日友好醫院科教處擔任主任,負責整個醫院的科研教學任務。中日友好醫院除了臨床工作以外,還是北京醫科大學(現并入北京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臨床醫學院。在國內,上述兩所大學分別在西醫和中醫教學領域屬于頂尖水平,王云亭所帶領的科教處,承擔著兩所高校在中日友好醫院臨床醫學院的教學工作。
2006年,王云亭擔任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當上副院長以來,醫院里除了后勤以外,所有工作他都分管過。雖然進入領導崗位,要把許多精力投入到醫院的管理當中,但是作為全國手外科領域的權威專家,王云亭在面對自己的手術對象時,依然保持著他剛當醫生時養成的習慣。他說:“即使工作再忙,只要是我做過的手術,每天晚上睡覺前,還是要去病房里看看病人有沒有出現問題,不然的話我晚上睡不著覺。有時候去外地會診,手術完成以后,我也盡量留在當地觀察一天,就算有事必須得回到北京,每隔一會兒我要打個電話問問,時刻關注病人的情況。”
王云亭說:“作為一名周口人,是家鄉水土養育了我,我的根還在周口。希望家鄉一天比一天好,人民過得越來越幸福。如果家鄉有什么事需要我服務的,一定義不容辭。”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