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東林:一棵會思想的樹
????文/本報記者 劉彥章 圖/宋風
????張東林本身就是一幅耐看的風景畫!
????他的畫如同他的人一樣,靜穆、深沉、樸素、蒼茫。他繼承傳統并獨創的密體叢林山水畫作,用觸目驚心大面積黑白灰的暗色調,表現出如同遠古洪荒億萬斯年的存在,散發出濃郁的歷史氣味,并從中升發出暖暖的炊煙和普遍的鄉愁!那種冷靜、那種理性、那種來自荒野遙遠記憶一樣的人間煙火,屬于他的家鄉豫東。
????當代中國藝術界公認:張東林是現代美術史上一顆光芒璀璨的明珠、一株香遠益清的畫壇奇葩。僅僅以他現在的實力,也將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留下厚重痕跡。
????起于塵土。張東林的藝術人生像大地一樣踏實!
????少習若天性:小學開始為課本“插圖”
????1968年,張東林出生于鄲城縣吳臺鎮張小樓村,兄妹6個,張東林排行老大。7歲上學。他的父親是一名教師,喜愛書法,毛筆字寫得很好,耳濡目染,張東林從小就喜歡書畫。看到張東林很有美術天賦,父親就為他訂閱了一些美術雜志,“那時起,在父親的熏陶下,我就開始有意無意地看名家的作品,看到那些美術作品有的只寥寥幾筆,作品上的景物就那么有神韻,我非常好奇,每每躍躍欲試。”張東林介紹,在他上小學時,別的同學的課本、作業本都比他的干凈,他的課本、作業本上都被他畫上了密密麻麻的“插圖”。
????12歲時,張東林上了初中,各科成績中美術課、書法課得分最高。不過,那時候,他對美術的愛好還是以自學為主。“在我16歲時,我們村上有個學生在周口師專美術系上學,他叫張樹金,有時他自己,有時他帶幾個同學在我們村附近寫生。只要讓我碰上,我都會在旁邊認真觀看,看得多了,我就開始對素描有了一些朦朧的感覺。不過,那時我對美術的學習確實是無意識的,只是好奇而已吧。”從那時起,張東林就開始寫生了,一有空,他就在村莊附近畫些樹木、小鳥、房屋什么的,一次寫生都要幾個小時。到了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蹲又是幾個小時,“現在想起來,那時對繪畫的熱愛真是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炎炎烈日下,好像從沒感到過熱。”
????初露頭角:學生時代作品被新加坡美術館收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因“樂之”,張東林學生時代繪畫天賦就已經嶄露頭角。
????1988年高中畢業后,張東林考入周口工藝美術學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學會了基本用筆、用墨的方法,并且在素描、水彩、中國畫、圖案設計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作業之余,他經常到周口大閘、二板橋、關帝廟等地方寫生。“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當時畫的一幅古建筑作品被新加坡一個美術館收藏了。還有一幅作品好像是《板橋暮歸》吧,被北京國貿中心收藏了,當時我還掙了30元的收藏費呢。”談起這段經歷,張東林喜形于色。他清楚地記得,《板橋暮歸》這幅作品是用潑墨的形式記錄了傍晚時分漁民趕著鴨子回家的詩情畫面。就這樣,別的同學課余時間玩耍、喝酒,他外出寫生,冰天雪地里,手凍爛了,可他還是沒有停止過。轉眼間,兩年的求學生活結束了,他被分配到周口絲織廠設計被面。在那段時間里,他又陸續獲得了省市級美術展的十多個獎項,他設計的被面出口到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家。他設計的圖案多以周口的地方風光為主,比如二板橋、古民居等,可好看了。這個階段,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創作,畫畫之余,他還系統地臨摹了名家的書法碑帖,他的工資除少量用于生活費用外,大部分都用在了買專業書籍和繪畫材料上了。之后,他又被調到周口罐頭廠任設計室主任,這期間,他有了更充足的時間搞創作。
????出于對繪畫的癡愛,1994年,他參加了成人高考,順利地進入河南大學美術系脫產學習3年。“在河大,我收獲最大的是認識了王威、丁中一二位老師,王威老師的山水畫給人的感覺非常厚重,丁中一老師用筆較簡,在他們的熏陶下,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并且在繪畫中也能把地方特色表現出來。那時,我想得最多的是,不論在單位還是社會上,都不能以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利益,在自己的專業追求上,不求最高,只求更好。”
????故鄉情濃:作品多選材家鄉風景
????1997年河大畢業后,為了能把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地消化掉并有更大的進步,張東林再次回到了周口。這一次,雖然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他沒有急于找工作掙錢,而是租了兩間房子潛心練習繪畫、書法。“令人欣慰的是,那時候,美術作品已經有市場了,加上當時我在周口也有了一點兒名氣,我的作品也能換點兒錢了,期間也有時間和周口書畫界朋友交流了。”說起那段經歷,張東林頗有幾分自豪。那段時間他是靠賣字畫養家糊口的,同時,在蘇、魯、豫、皖四地聯展中,他也獲得不少獎項。
????隨著學習的深入,張東林的繪畫技能得到了不少提高,可他越來越發現,有很多疑問解決不了,甚至有時有點兒迷茫。1999年9月,他毅然決然進入首都師范大學高級創作研修班學習。2001年7月,他又一次拿到了畢業證。這次,他最大的收獲是對中國畫的用筆用墨有了更熟悉的了解,他對中國北方畫派創始人荊浩老師蒼茫的用筆方法進行系統深入地研究。而龍瑞、盧禹舜對他的啟發最大。在繪畫理論上,龍瑞講得更系統、清晰,講究正本清源,主張中國畫必須歸根到中國畫的傳統韻味上,符合中國畫的用筆用墨規律。這些,令張東林逐漸改變了過去繪畫中的不良習氣。盧禹舜的畫大氣、蒼茫,令張東林也感觸頗深。他的畫風因此有了很大的改進。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明明曾經夸獎張東林:作品很有新奇感,很少見。令人不解的是,這一次,張東林畢業后,又一次回到周口,還是潛心畫畫,“自己虔誠追求的要不斷完善,不斷提高,我喜歡簡單地生活,學業上能夠精進提高就行。”
????2004年,周口的幾個畫友去北京學習再次激起了他學習繪畫的熱情。再一次,他來到了北京,在北京畫院開始了他新的學習征程。拿他的話說,這一次,他取得的成績非常明顯。2005年,他的作品成功參加了中國美協組織的抗戰60周年展覽,他的作品也得到了王文芳、王明明二位大師的指點和欣賞。此時,張東林的作品大多還是描繪的周口地方風土人情,如老君臺、關帝廟、黃泛區風光。他的畫風得到了王明明的贊賞:“大家都在畫太行、黃山,你也跟著畫,很難出新意,如果你另辟新路,畫些自己最熟悉的村莊、水塘、樹林等之類的風景,作品會更真實,更有感情,作品能感動你自己時一定也會感動其他人。”正如王明明所說,張東林對表現家鄉體裁的作品情有獨鐘。每次展覽中,張東林的作品都會吸引眾多的師生擠著看。著名畫家王玉芳評價張東林的畫說:“張東林作品繁茂的用筆技巧簡直是秘密武器,看到張東林畫的樹,其他人就不要再畫樹了。”而他自己卻說:“我是用傳統的表現方法畫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樹木。”
????厚積薄發:《源區故道》榮獲金陵畫展金獎
????畫如其人,張東林的畫作以其高尚的人格、深湛的學問、深廣的見識、執著的追求,終于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5年的半年內,他的作品6次入選中國美協的展覽并6次獲獎,業內人士送了他一個“獲獎專業戶”的雅號。當年,他在北京朝陽區的馬各莊租了6間房用于創作《源區故道》。每天,張東林天不亮就起床,23時之前從來沒有休息過。時間長了,他的腰部、腿部經常感覺放射性疼痛,檢查得知,他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病。忍著劇烈的疼痛,張東林的創作卻沒有停止,歷時將近9個月,終于完成了《源區故道》的創作。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007年11月,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舉辦,這幅作品榮獲金獎。從此,他的執著、癡迷,他的靈氣、才華,他畫中的神韻、風格、意境,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和贊譽,為國內畫壇所矚目,張東林的名字更是為中國美術界所津津樂道。記者看到,此作由六幅畫面所組成,黃河泛區故道的林木蒼郁蔥蘢、綿延起伏,構思縝密、構圖嚴謹、筆法細致、意境幽遠,是凸顯張東林水墨密體山水畫風的代表性作品。“能在如此經過層層選拔的高規格的全國性展覽中獲得金獎,其作品必然要在繪畫本體上有一定的突破性,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傳承高度和發展潛力。可以說,東林的繁筆山水畫在當代中國畫山水畫壇上掀起了一股新風。”著名美術評論家李炯評價道。
????“這樣美的畫,該是在怎樣愜意的狀態下完成的!”記者感慨。
????談起自己的創作感受,張東林感觸頗深:“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畫畫,有時半夜醒來,突然有了新想法,立刻起身畫上幾筆。作品快要完成時,我的心理狀態一點兒都不好,興致勃勃地想再去畫上幾筆時,總感覺眼前密密麻麻,漆黑一片,無從下筆。多少次,我感覺頭腦發脹、眩暈,說實在話,那段時間,我在作品中痛苦地掙扎。后來,我就反復從樹的組織關系中、疏密離散以及樹的層次中進行對比、思考,繼續進行創作。我心里很清楚,那次金陵畫展是全國很多大家都參與的展覽,對于獲獎,我沒敢多想,可那次,意想不到的事真的發生了。”
????截至目前,張東林依舊是河南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位畫家。同年,他被中國美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成名后的張東林從來沒有懈怠過,如今,他的標桿更高,也在拓寬自己的創作體裁。2014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均特聘張東林為兼職教授。
????“我畫畫,不是為錢,是愛好,是信仰。”帶著對繪畫的思考追求,張東林走到了今天,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一一訴說著他深沉的藝術情感與家國歷史情懷。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