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照曾 文/圖
????
孫永生在接受采訪
孫永生與“出彩周口人”采訪團一行合影
????來自沈丘縣老城鎮孫廟村的孫永生,以一個60后骨科博士后的進取精神,在京城醫學界丈量著骨科領域的研究。作為望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近30年的骨科研究中,不僅因脊柱和關節疾病研究突出在醫學界獲得不小聲望,而且在醫學研究中發明4項醫學專利,提高了手術效率和醫療服務水平,減少了病人疾病痛苦和經濟負擔,受到了廣泛好評。
????調劑志愿攻讀醫學
????7月中旬的一天午后,我們趕到位于北京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6號的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采訪孫永生這位骨科博士后。作為國內骨傷科疾病的中醫治療中心,骨科是望京醫院業務量最大的科室。下午2時許,孫永生早已坐診,按照醫院的排班,他是每周一、周四下午在門診坐診。近千平方米的候診大廳坐滿了患者,他們都是提前預約排號的,很多是外地患者。窗外下著雨,孫永生和他帶的研究生,細致而忙碌地看片子、問病情……為病人認真檢查、精心治療。6時許,門診下班,患者散去,我們才見到他。
????清瘦干練的孫永生,坐診一下午,依然精神抖擻。“骨科疾病是當前社會的大病之一,社會人群患病率很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隨著生活富裕,人類的壽命延長,骨骼老化導致疾病;二是職業病的人群越來越多,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三是地域氣候的影響,關節炎患者越來越多。”孫永生感嘆地說,骨科疾病一般都比較頑固,困擾很多家庭,他每天都要診治大量患者。對于每一個患者,他都會盡心盡力,幫助其解除痛苦。
????在不坐診的日子里,他或是巡查病房、做手術,或是為所帶的研究生授課,或是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日程排得滿滿的。
????30年前,19歲的孫永生參加高考。因喜歡化學,夢想著在化工領域有所建樹,他報考了鄭大化學系。然而,事非所愿,他卻被調劑到新鄉醫學院,進入醫生的職業圈。
????孫永生告訴記者,他的姐姐在沈丘縣醫院工作,感覺醫生職業很神圣,于是就進入新鄉醫學院攻讀醫學專業。
????一項研究引起轟動
????畢業后,孫永生于1990年被分配到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工作。基層醫院的骨科是業務量很大的科室,就診患者病情復雜,隨著新病情的出現,現有的常規治療方法有時會捉襟見肘,所以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他說,醫學很深奧,學無止境,在臨床方面,要想業務更精,必須勤奮學習,深入鉆研。
????結合7年的臨床經驗,他寫的《骨與關節結核的基因診斷和治療的臨床研究》在權威學術期刊《Osteopeadics Surgery》、《中華骨科雜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等上發表,引起轟動,被醫學界認為是當年中國醫學的重要成果之一,先后被評為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三等獎、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中華骨科雜志優秀論文獎等5個獎項。這一年,孫永生年近而立。學術研究特別是醫學研究,沒有幾十年的積淀和探索,是達不到一定高度的。因此,國內醫學界的專家認為,能研究出如此重大醫學成果的人,一定是一位教授級的老醫生,但是他那時只是一名具有中級職稱的普通主治醫生。他去期刊編輯部領獎時,專家們非常吃驚。
????這是他從醫后的第一個成果,心里非常高興。這項成果在新鄉醫學院影響深遠,有關這項成果的論文是至今新鄉醫學院骨科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孫永生說,骨關節結核的早期診斷和鑒別一直是骨科領域的難題。他對骨與關節結核的基因診斷和治療進行了臨床研究,為骨與關節結核建立了一種快速、敏感、特異而簡便的病原學診斷方法,將骨與關節結核的診斷提高到了基因與分子水平,并在國內率先開展一期病灶清除和內固定治療脊柱結核的研究,明顯提高了手術的療效,降低了手術并發癥。
????這位愛鉆研的周口小伙,在新鄉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期間還搗弄出兩項醫學發明,分別為單側多功能型動力化管狀外固定器和可控制輸液加壓器,其中可控制輸液加壓器是他在臨床實踐中摸索出的一種用于搶救病人而快速輸液的器具,在臨床使用中非常有效便捷,為搶救病人爭取了時間。有關論文發表后,獲得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此后,他在北京工作期間,還發明了“TGF-β2基因修飾的組織工程化軟骨的構建”“可指示折彎方向型脊柱固定棒”兩項專利。
????醫學研究碩果累累
????醫無止境。孫永生說,想當一名好醫生為病人解除痛苦,你就要不斷地補充知識,不斷學習更高超的醫術。1997年,孫永生考入河北醫科大學,師承著名骨科教授扈文海,攻讀碩士,專業方向為骨關節疾病治療。2001年,他又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國內著名的骨科學者溫建民。2004年,他又考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攻讀博士后,師承著名教授婁思權,主攻方向為脊椎和骨關節疾病研究。在北大讀博士后的日子,是他學習和研究最為繁忙的時候。為了科研,他每天閱讀、分析大量的科研切片,連續數月,自己也患上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畢業時,他累倒了,整整臥床休息一周,導師婁思權看到愛徒累一身病,心疼得不得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讀博士后期間,他參與完成的科研成果項目《骨關節炎發病的分子機制及其基因治療的實驗研究》獲得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另一項研究《基因增強組織工程構建關節軟骨的實驗研究》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后畢業后,他回到了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工作。
????如今,作為一名骨科領域的學者,他的成就可謂斐然。他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同時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評審專家、國家教育部學位委員會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評審專家、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骨與關節疾病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等,還擔任《中國組織工程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中華臨床醫師雜志》及《中國醫藥導報》等核心期刊編輯委員會執行編委和編委。
????在從事骨科臨床、教學和科研的近30年時間內,他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項目1項、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先后獲省部級、地廳級科研成果7項,獲國家專利4項。他先后在《Biomaterials》、《 Acta Pharmacol Sin》、《中華骨科雜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中醫藥雜志》、《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中華臨床醫師雜志》、《中國骨傷》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在SCI源期刊發表論文4篇。編譯專著6部,其中主編和副主編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