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享受假期生活對于很多孩子來說變成了一件“奢侈品”,假期除了要完成大量的作業之外,還有似乎永遠也補不完的課。如果用一句戲言來形容這些孩子的假期,那就是“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去補課的路上”。 ????近年來,教育部門多次發文對中小學教師在校內外進行有償補課劃了紅線,教育部還在2015年印發了《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將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和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組織的有償補課等行為列入明令禁止的范圍。 ????然而,禁令實施的效果卻不甚理想,有償補課現象仍然層出不窮,甚至還玩起了“變裝”、“換馬甲”的把戲。在這個暑期,有許多中學生告別了傳統的線下補課,紛紛轉投在線補課的懷抱。換了馬甲的補課新樣態“網絡補課”正搭乘互聯網技術的快車,繞開這道“禁補令”鉆進各地中小學的暑期生活。 ????有償補課為何屢禁不止?甚至連國家的明確規定也戒不了有償補課的“癮”? ????所謂“存在即合理”,沒有一種社會現象是憑空出現的,無論是好是壞,背后都有其生存的土壤,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社會問題。有償補課也是一樣,別看輿論喊打,但在不少學生和家長那里,它是剛性需求。 ????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環境之下,各主要科目的考試成績幾乎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尺。從各種評優、評三好,到升學考試,無一不是看考試成績。所以,才會有“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樣的說法。 ????雖然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和施行素質教育,也在不斷探索高考、中考等升學考試的改革路徑,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幾十年沿襲下來的傳統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完全改頭換面。在升學考試當中,尤其是學生,要競爭那些集中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名校之時,幾門主要學科的課業成績、考試成績仍然是最重要的砝碼。 ????比如,目前很多高校都實行了自主招生政策,鼓勵學生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提高綜合素質。但實際上,一些“985”和“211”高校在自主招生時要求考生出具數學和物理等學科競賽的成績,分數仍然是學生的“命根”。 ????再來看看學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各地中小學校班額普遍較大,“趕羊群”式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有的學生感覺“沒吃飽”,有的學生感覺“消化不了”。有分數這根“指揮棒”存在,學生和家長自然對補課趨之若鶩,“沒吃飽”的希望在課外“加餐”,“消化不了”的希望在課后進行補習鞏固。 ????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師真要是拒絕補課,有的學生和家長也未必答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禁補令”的落實難。不讓在校內補,那就去校外培訓機構補;不能在校外培訓機構補,那就在網上補。真要是“網絡補課”也禁了,估計學生家長就該涌到老師家里去了。 ????要讓“禁補令”不再停留在紙面上,需要繼續改革升學考試制度,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不再用單一的分數來評價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