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全國近20個省份的代表幾乎擠滿了能容納千人的會場,會議發言限定每人10分鐘,每個發言代表都要主持人“強行”叫停才放下話筒……近日,由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6家校合作經驗交流會”在山東濟南舉辦,會場內這些場景,厚厚一大本沉甸甸的“資料匯編”,讓人感到家校合作全面展開的時代仿佛已經到來了。 ????政府是最大的推動力量 ????據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鹿永建介紹,早在十多年前,中國目前最大規模的民間教育實驗“新教育”就把家校共育作為十大行動之一提出來,并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以省域為單元來說,近些年我國最早全面開展家校合作的省份是山東和江西。山東省教育廳2009年就在全國率先全面推動家長委員會建設,先后印發了一系列文件,為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推進家委會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也為專業組織的服務提供了前提條件。 ????“家委會全面參與學校各項事務的時代正在步步逼近。”鹿永建認為,“當下的家校合作大致可分為九大主題活動,如家長教師進課堂,緩解師資力量的不足;家委會參與校車等安全管理;組織親師讀書小組活動;參與圖書館管理;參與食堂管理;參與校外實踐活動;參與網評和辨識媒體;參與宿舍管理;參與學困生幫扶等,家委會正在逐漸日常化存在、日常化服務,開始全面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 ????經過幾年的實踐,山東省很多學校的家委會全面參與了學校教育的日常事務,如棗莊十五中請有專業特長的學生家長走上講臺,擔任家長教師;濟南一中、棗莊舜耕中學、萊蕪市羊里中學等學校的家長日常參與食堂管理;濟南市舜耕小學的家長護衛隊長期堅持巡視校園安全,濰坊浞景學校的家長參與校車的服務和管理,臨朐東城雙語學校組建家長宿舍志愿工作隊,由“全職媽媽”協管學生宿舍…… ????據了解,政府推動力度較大的還有蘇州市、成都市青羊區和江西省弋陽縣。蘇州市政府將家庭教育納入2016年政府實事項目,連續三年總投入達4184萬元。青羊區委、區政府把家庭教育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落實人均每年10元的社區教育經費保障;把家庭教育納入學校辦學目標績效考核評估體系來督導考核,與每個老師的獎金掛鉤;每一個社區都建有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校合作有了連接千家萬戶的“毛細血管”。江西省弋陽縣把家校合作作為改善教育生態環境的戰略突破口,以校風改變家風帶動民風,極大改善了學校的社會形象,搭建了大教育改革的框架。 ????制度化保障尚屬愿景 ????“目前家校合作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是缺少制度性的安排,缺乏法律規范,沒有剛性的執行空間。”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朱永新在會上指出。 ????自2012年教育部頒布《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的家校合作工作首先體現在構建家校溝通、化解家校矛盾上,但正如朱永新所說,把家校合作機構等同于家長委員會,存在著概念的誤區。在國際上,家校合作主要以相對獨立于學校和家長組織的第三方協調機構來運作。比如美國學校層面的“合作伙伴行動小組”ATP(Action Team for Partnership),還有各級“父母教師聯合協會”PTA(Parents —Teacher Association),這些機構組織都并非“家委會”的概念。 ????“在現代學校制度中,家校合作應該是教育者與家長、社區共同承擔兒童成長的責任,學校、家庭、社區彼此是伙伴關系,是平等的,教育職責上不存在誰依附于誰的問題。但目前家庭教育處于學校教育的從屬、下位,只能配合、依附于學校。”對此,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吳重涵主張,以ATP作為基本工作平臺,才能保證家校合作的制度化和平等性。 ????會上的交流中,有的學校反映家長可以隨時推門進入班級聽課,課后可以向學校反映對老師講課的看法、存在的問題等,老師感到很不習慣;還有的學校,上課過程中家委會成員可以推門進教室替老師維持秩序,糾正學生的行為……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看來,這些和家長批改作業、家長輔導功課、家長陪伴學生學習等現象,都是教育職能的“僭越”,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的附庸,學校教育取代了家庭教育。 ????吳重涵認為,老師的教學職能不應該簡單地交給家長,家長不應該被當作學校的勞動力來使用。從大教育的角度來看,家校合作本身就屬于跨界行動,意味著對行動范疇和邊界的重新劃定,有待于制度化的規范。 ????趨同化必將走向個性化 ????通覽“資料匯編”中的112篇論文,不難發現目前的家校合作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同質化現象。家委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組織春游、秋游、運動會等集體活動,家長以志愿者的方式參加,活動主要在校內。如家長參與學校值班、站崗、大掃除、講課、親子活動等,熱鬧和諧的背后,似乎并未滿足家校合作的深度需求。 ????吳重涵指出,這種學校指定、家長配合的集體化家校合作,難以滿足父母和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雖然從趨同化走向個性化很難在短時間內見效,卻是教育的本質回歸,是未來家校合作的方向。” ????對此,朱永新建議把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改造成中國的PTA,以更民主、更開放、更專業的角度為家庭和學校提供支持,推動父母學校的發展,讓父母有機會學習做父母的智慧,不要“無證駕駛”。 ????張志勇強調要明確家校合作中雙方的權利和邊界。“在教育教學方面,學校是主角,家委會是配角和幫助者,家委會要支持而不盲從;在學校管理方面,學校是主導,家委會是監督者和咨詢者,要做到監督而不越位;在提升家庭教育和家長水平及一些校外實踐活動方面,家委會應敢于當主角,學校要甘于當配角。” ????吳重涵認為家校更良性的合作需要制度化推進。他呼吁從政策上加強引導和考核的具體導向作用,倡導科學、樸實、有效的家校合作行動。(楊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