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中高考政策校長論壇”上,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認為,現行高考制度有三大缺憾。 第一個缺憾是,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考試方式,都是建立在一個人不成功的基礎上。沒考上清華、北大是失敗,沒考上重點是失敗,沒考上一本、二本、三本是失敗,沒考上專科更是失敗。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成功。高考制度是不是要改,讓人有一種成功的感覺?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第二個缺憾是,以考試代替評價,以考試結果代替評價結果。在戴家干看來考試是手段,是工具,不是教育的最后目標。但是,最后衡量教育質量的好壞全部靠高考,這就倒置了。戴家干認為,要衡量教育質量是否提高,要看兩個夢想是否實現:完成國家的中國夢的人才培養和個人夢想。 第三個缺憾是,教育最大的浪費是數據的浪費。學生一生學業生涯經歷了無數次考試,最重要的是三次:高考、中考和研究生考試,可是在參加完這些考試后,考試背后的學生們的海量數據去哪兒了?在他看來,這些數據非常寶貴,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性向、潛能、勝任力和思維模式,“這些,我們全部浪費了”。 戴家干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認為要站在更高層次來看高考制度的改革: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問題是人才和軟實力。教育優先發展,建設人力資源是教育內在的職責。要實現“中國夢”,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而人力資源強國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數量上,另一個是結構上的。 他認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僅僅要重學歷,更主要的是知識、技能、能力,要以德樹人。另一個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戴家干說,如果我們認為高考制度改革只限于考什么,招什么,如何去應對新高考,那就有些偏離新改革的初衷。“你只有站得更高,才能走得更遠。我們的考試制度改革不僅是為了今天,更是為了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