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之一,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在節目中出口成章的精彩點評,也收割了電視機前的無數粉絲。甚至在他4年半沒更新的微博上,粉絲們蜂擁而至留言,“康老師,看了中國詩詞大會,我秒變小迷妹”“絕不放過你的點評”“當之無愧的學術男神”……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康震說:“詩詞大會的走紅并不意外,當人們在物質上的享受已經比較豐富時,會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藝術來提升精神生活,詩詞就是很好的選擇。這是一個新的詩歌時代的到來,年輕人喜歡詩詞,愿意用詩詞描繪生活,這和唐代人熱衷創作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康震介紹,詩詞在古代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一件文學作品,一項科舉考試的內容,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尚。“在唐代,一個人詩寫得好,會被認為有文化有層次。這種時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著一個人的審美趣味。”流傳千年的中國傳統詩詞在網絡時代圈粉無數,是因為詩詞在當代可以并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時尚。 “詩詞包含極其豐富的內容,盡管篇幅不長,卻敏感地捕捉了中華民族全部的情感世界——親情、友情、愛情。這種功能至今沒有削減。”康震說,“我們喜歡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喜歡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因為我們從這樣的詩詞中,再一次感受到我們祖先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喚醒我們內心對生活的熱愛。” 詩詞大會“百人團”選手絕大部分是學生和各行業的普通人,在年齡上以90后和00后為主。詩詞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康震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年輕人都追求美好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需要美好的文學作品來裝點和升華。中國傳統詩詞具有獨特的東方美感,正好可以作此用。 二是現代社會物質特別豐富,可能發生物欲橫流、物質至上的不良傾向,而包括詩詞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抵消人的異化,培育一種更加人性化的內心世界,再一次喚起我們對情操、理想、志向等各種美好的想象,提升我們的精神世界。 本季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的驚艷表現讓媒體關注到了她的母校復旦附中,一所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的高中;但也有一位上海語文特級教師認為,“在詩詞大會上,比的并不是對詩詞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宮格、干擾項,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語文教師眼里,簡直是一場標準化考試。16歲的中學生獲勝,固然與她的詩詞趣味和修養有關,毋庸諱言,與她正在熟練使用的應試技巧也有關系。” 對此,康震認為,應試不應試與詩詞教育沒有關系,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詩詞教育不可或缺,自然也會成為考試的內容之一——即便在古代,詩詞也是考試內容;但另一方面,國民教育是基礎,我們也要在課堂之外,通過家庭、社區和其他實踐活動等,在全社會營造一個濃厚的詩詞教育氛圍,來提升青少年的詩詞修養。 康震說:“其實每個時代的人都在懷疑,我們是否身處一個詩意的社會?但這種疑問的潛在意識是,我們渴望詩意——這就是一個走向詩意的過程。我們提出問題的時候,就是我們覺醒的時候,意味著全社會有了共識和行動。現在大家都在看詩詞大會,觀眾們都在背唐詩,這難道不正是詩意社會的開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