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全民健身的時代。看著好友在朋友圈里頻繁曬出的跑步里程數,山東棗莊的姜女士按捺不住內心的沖動,也想出去跑跑步。“去健身房跑,價格太貴;在馬路上跑,怕不安全;在小區里跑,路面還不平整。”姜女士嘆了口氣說:“我家附近倒是有個初中,可是學校不開放。看著空蕩蕩的操場,總覺得怪可惜的。”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在全國的體育場館中,學校體育場館占比達66%,也就是說,全國有2/3的體育場館在學校。學校資源的盤活,對于加快推進全民健身,意義重大。可開放了體育場館后,學生正常的教學安全如何維護?市民意外受傷誰來負責?增加的管理成本誰來買單?……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那么開放學校體育場館就只是紙上談兵。 日前,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對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開放對象、收費標準、安保機制等作出了規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體育場館的時代即將來臨。 學生安全,如何保障? 明確開放時間,確定開放對象,實行準入制度 近年來,呼吁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聲音從未停歇,但真正能夠敞開大門的學校卻不算多。有些學校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干脆“閉門”了事;有些學校借口“項目施工”“學生集訓”,將居民拒之門外;還有些學校開放一段時間后,又將學校“封鎖”起來…… 事實上,學校之所以顧慮重重,主要擔憂的還是學生的安全。“把學校的體育運動設施向社會開放,是件利民的好事。但說句實話,這也著實讓我們提心吊膽。畢竟,社會人員的進入會給校園管理增加不少難度。”北京師范大學京師附小老師趙彤說:“學校的第一服務對象一定是本校學生。只有在保證學生安全和正常教學的前提下,才能再去滿足周邊居民的健身需求。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安全為重”“有序推進”,這正是《意見》中所指出的校園體育場館開放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如何實現?《意見》提出,要明確開放時間,學校體育場館開放應該在教學時間與體育活動時間之外進行,可實行定時定段與預約開放相結合;要合理確定開放對象,學校體育場館開放主要面向本校學生、學區內學生、學校周邊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 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也是保證安全有序的一種方式。安徽省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副校長馮璐介紹:“我們學校的體育場在放學后及雙休日是對外開放的,但前提是,來鍛煉的居民必須先進行信息登記,辦理出入證明。此外,市民還可以在網上錄入個人信息、提前預約場館。這樣的方式更規范有序,也更穩妥。” 發生事故,誰負責任? 政府統籌,各部聯動,鼓勵購買專項責任保險 學校體育場館開放之后,市民在運動中出現意外怎么辦?相互爭執引發沖突怎么辦?被運動器材弄傷怎么辦?諸如此類的事件不是沒有發生過,最后往往搞得學校“賠了夫人又折兵”,學校自然也就沒了開放場館的熱情。 “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后的事故責任認定,必須清晰起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學校作為體育場館的實際擁有者和管理者,理應對整體場館負有管理主體責任。但是向社會開放后,學校場館變成了公共場館,問題就隨之上升到了公共區域安全管理層面。這時,如果把所有的安全責任都讓學校“背起來”,那就不太合情理了。 校園體育場館的開放不是教育或體育部門一家的事,只有堅持政府統籌,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動,才能除去開放的后顧之憂。《意見》明確提出,各地教育、體育部門要協調當地公安、醫療等部門,加強場館開放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學校要協調周邊社區和街道制定具體場館開放的安保實施方案和突發事故緊急處置預案,落實安全風險防范措施,加強開放時段治安巡查,做好場館開放后的校園安全保衛工作。 市民在體育鍛煉中的運動風險,還可以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解決。雖然近年來國家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本次出臺的《意見》,都提出了鼓勵政府購買專項責任保險,引導學校、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但事實上,我國體育類保險的覆蓋面還很小、保障程度也比較低,而其中大眾體育保險和學校體育保險更是薄弱領域。 收取費用,是否合理? 依據不同對象,免費、優惠或有償開放 每天晚上,中國人民大學的操場上總有很多鍛煉的人,這其中有不少是附近的居民。“大學可以自由進出,露天場地自然也都是免費開放的。”正在操場上慢跑的小馮說:“不過室內場館就要收費了。比如游泳館,學生每小時大約5塊錢,對外的話就要20塊錢。但相比于校外的游泳場館,這樣的價錢已經很便宜了。” 對于學校體育場館收費問題,大多數人表示可以接受。此次印發的《意見》也明確提出,學校體育場館應根據不同對象采取免費、優惠或有償開放的方式,但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對青少年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原則上應免費。 為了讓學校以免費或更低價格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為了保證場館設備設施的日常運轉和定期維護,政府必須加大對學校體育場館的經費投入。在杭州,學校體育設施日常更新維護被納入學校預算,政府每年還補助學校場地開放管理經費每校5萬元。目前,杭州主城區500余所中小學已經實現了百分百開放,健身次數達250萬余人次,初步形成了市民就近運動的“10分鐘健身圈”。 在運營方式上,《意見》鼓勵學校開展以學校管理為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專業組織運營的模式。對此江蘇無錫已先行一步,實行了學校場館的“管理外包”,由第三方提供日常專業的服務管理,向健身市民收取低于市場價格的費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矛盾心理,如何破解? 開放心態,換位思考,提高國民公共意識 在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中,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心理現象: 比如,一些高校學生,當他在學校讀書時,他希望學校不要開放體育場館,因為開放之后,羽毛球館變得很難預約、游泳館總是人滿為患。但是,當他從學校畢業之后,他又強烈要求自己家附近的學校開放場館,讓自己能有健身之處。 又比如,當一個人是普通市民時,他很期待家門口的學校能夠開放運動場地。但如果他的孩子所在的學校開放了體育場,站在家長角度,他可能就不愿意了,可能就會擔心外來人員會不會給孩子帶來安全隱患。 所以,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需要打開的不僅是場館的門,還要打開心里的門。開放的精髓就在于互利和共享,所以在考慮學校體育場館是否應該開放、應該如何開放的時候,無論是學校、學生、家長還是普通市民,不妨多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那么如此開放,必不長久。 當然,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看到,一些學校運動場開放后,也出現了市民亂扔垃圾、破壞設施、攜帶寵物等不文明現象。而要杜絕這些現象的發生,還要依賴國民公共意識的培養、整體素質的提高。(本報記者 丁雅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