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楚頃襄王,亦稱楚襄王,羋姓,熊氏,名橫,華夏族,東周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懷王之子。“襄王有意神女無心”說的就是楚襄王。詠誦傳說中襄王追求巫山神女,卻被神女拒絕的戀愛故事,見宋玉《高唐賦序》、《神女賦序》。 在《高唐賦》中,楚襄王聽宋玉講述了過去楚之“先王”夢神女之事,心生向往,在《神女賦》中,神女因為忠貞于先王,所以拒絕了楚襄王。唐沈佺期《巫山高》詩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陽;裴回作行雨,婉孌逐荊王 。”
??楚襄王為太子時,曾經在齊國當人質。前299年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后,齊湣王讓熊橫返回楚國,楚人立熊橫為王,是為楚頃襄王。頃襄王元年(前298年),秦國知道楚國另立新君后,發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十六城。楚頃襄王在位期間,淫樂無度,“群臣相女石以功,諂諛用事”。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
次年秦分兵兩路攻楚,一路由武安君白起率軍攻陷楚之鄧城后,向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進逼;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張若率水陸之軍東下,向楚國的巫郡及江南地進軍。白起圍攻鄢,鄢之戰,楚國軍民數十萬人被溺死,當時白起引西山長谷水,水潰城東北角,“百姓隨水流,死于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因名其陂為臭池。”(《水經注·沔水》)
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給楚頃襄王,屈原長跪城外力諫不果。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長驅直進,攻入楚都郢,時為前278年。屈原投河自盡。頃襄王遷都于陳。前263年秋,頃襄王去世。
在淮陽縣城東南5公里瓦房莊西,淮陽至鄲城公路南側。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頃襄王兵敗遷都于陳(今淮陽縣城),并把陳城作為楚都達38年之久,史書上稱:“郢陳”即此。頃襄王于公元前263年病卒陳地,葬于此故名。墓在兩座南北相連高10米的封土堆上,形似馬鞍,故又稱“馬鞍冢”。經考古工作者發掘證實,此冢為兩座戰國晚期大型楚墓。其南墓平面呈“中”字形,東西長14.5米,南北寬13.4米,5級臺階;北墓平面呈“甲”字形,東西長16.6米,南北寬15.3米,7級臺階。墓中文物早已被盜。兩墓西50米處各有一座陪葬的大型車馬坑。北坑南北長55米,東西寬4.72米,西側有2個斜坡通道,南部葬有肩輿(轎)和沉質器物,中部葬馬24匹,車8輛,獵狗2只。西北角埋葬有鼎、敦、盒、壺、鈁、高柄壺、盆、箕等陶皿器。陶鼎高大而精致。8輛車上的銅鐵件基本齊全。車輛上有銅車轡,鐵軸承(大小鐵杠),車棚上的軺、蓋弓帽、車轅上的衡、環等良好。馬是殺死后移到坑內的。從排列及車轅看,可以知道車的種類有:安車、軺車、獵車。駕車馬數有1匹、2匹、4匹不等。獵狗骨在獵車之馬旁,狗頸上配有貝型玉飾。南坑長40米,寬3.7米,東側有斜坡通道,葬泥馬20余匹,車23輛,旌旗6面。車的種類大部分為戰車,其中一輛,車廂周圍安裝銅板數十塊,頗似現在的裝甲車。有一面旌旗上鑲嵌貝殼呈梅花型,極為壯觀。經考證:南冢“中”字形墓主應為楚頃襄王,北冢“甲”字形墓當為其陪葬墓,即嬪妃之墓。這兩座墓及車馬坑是目前考古發現形制最大,埋葬馬匹最多,陪葬品最豐富的戰國楚王室大墓。這批文物的出土,對研究戰國晚期楚國的葬俗和車制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其進行開發建設,當與西安“秦王陵”、“兵馬俑”一樣受到游客的青睞和歡迎。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