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萬順老人展示珍藏的報紙
□晚報記者 王晨 文/圖
沿著蜿蜒的鄉間小路,周口晚報記者來到商水縣城關鄉干河沿村抗戰老兵李萬順的家。李萬順老人正坐在寬敞的農家小院里給自己的小馬扎重新縫布條,得知周口晚報記者的來意后,老人瞇著眼笑了,起身帶著記者走進客廳。除了有些駝背,已經90歲的他看上去依然很硬朗。
年少投軍的壯志、烽火連天的戰場、流亡他鄉的迷茫仿佛就在昨天。
三位至親被餓死
談及過去,李萬順老人臉上沒有了初見時的笑容,他面色凝重,閉著眼重重嘆了口氣,眼淚掉了下來,“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三個親人活活餓死”。
1937年抗戰爆發后,中原地區作為中日對決的戰場,遭到了戰爭的反復蹂躪,河南境內長年有日軍駐防,沉重的軍糧負擔、通貨膨脹引起的糧價飛漲、各地戰爭引起的大批難民涌入等因素,均加重了百姓的糧食負擔。到了1942年,河南爆發了大饑荒。
李萬順的大哥少年時期就去周口做彈花工,后跟著新四軍第五師去抗日后,再無音信。李家剩下的七口人擠在一間草房內艱難度日。大饑荒爆發后,全家人刮樹皮挖草根,還是常常食不果腹。“我打算去一家糧鋪討點吃的,還沒討回來,父親就餓得再也叫不醒了。不久,兩個姐姐也相繼餓死”。
17歲參軍遠赴湖北抗日
李萬順老人回憶,1944年秋,來自商水、項城、沈丘、淮陽的四百多壯丁被當時的國民政府集中安排訓練,“我們這些人都被繩子拴著胳膊,一個挨著一個走,一直被帶到訓練場才松開”。
訓練結束后,包括李萬順在內的這四百多壯丁正式成為國民黨第69軍的一員。同年臘月初八,李萬順跟隨部隊從河南轉戰湖北抗日,“為了躲避日軍戰機,我們基本上都是夜行軍,一直走了18天才到湖北境內”。
李萬順老人至今還記得當時的軍歌,他唱起來時依然鏗鏘有力:“有民爾后有國,養兵所以保民,兵民原屬一體,理宜相愛相親。秋毫無犯,賢哉岳軍。切戒滋擾,仗勢凌人!切戒滋擾,仗勢凌人!”
多次參加對日作戰
李萬順參與了1945年3月開始的豫西鄂北會戰,老河口、襄陽、棗陽、襄樊都留下了李萬順抗戰的足跡。
在與日軍的首次交鋒時,李萬順扛著機槍猛掃。隨后,他被日軍的炮彈震昏了過去。戰友對著他猛拍一陣,把他拽到安全地帶,很幸運的活了下來。
李萬順老人右手手臂有一道深深的彈痕,他回憶說:“那是在湖北棗陽的一次戰役中,我扛著輕機槍正打得激烈,突然感覺自己右手臂一熱,(手臂)被打中了,我拿出隨身醫藥包,迅速用繃帶纏上傷口,然后接著打。”
李萬順老人說,在戰場上,營長陣亡了就由連長補上,連長陣亡了就由排長補上,在日軍的炮火轟炸下,很多戰友的遺體都來不及拖走,只能留在炮火之中。
襄陽境內的萬山一戰,整整打了三天,李萬順和戰友們不顧陰天下雨,就趴在泥窩里埋伏著與日寇打游擊。
“日本投降那天,我們還在老河口與日軍打,上午還打,下午就停火了,日本人舉著他們的白旗,來回晃。”李萬順老人說,得知日本投降后,所有人都有了笑臉,“但很多戰友沒有等到這一天,在戰場上說犧牲就犧牲了,幾萬人的部隊打到最后就剩下4000多人”。
原國民黨老兵獲抗戰紀念章
日本投降后,第69軍改編成181師,后又被改編成181旅。后來,隨著國民黨的潰敗,李萬順逃出了戰場,淪為游民,1948年輾轉回到家鄉。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中央軍委、國務院向參加抗戰的老兵頒發抗戰紀念章,拿到紀念章的李萬順老人激動不已。
“父親很少談他的抗戰經歷,直到幾年前村里有人拿著報紙讓他看了一則消息。”李萬順老人的兒媳李香麗說,那是一張2013年7月8日的報紙,上面有一條《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可享受社保》的消息。這張報紙,李萬順老人一直珍藏著。
李萬順老人找出這張報紙,急切地指給周口晚報記者看。這位參加了多次對日作戰的原國民黨老兵,在得到國家的正式承認后,直言“很高興”。
如今,李萬順老人膝下兒孫滿堂,3個兒子4個女兒,15個孫輩。“從上戰場那天起,我就沒想著能活著回來,現在我很滿足。”笑容再次浮現在李萬順老人的臉上。
??? 李萬順,1927年生于商水縣城關鄉干河沿村,1944年秋在周口參軍抗日,入編國民黨第69軍,后跟隨部隊輾轉作戰于湖北省的棗陽、隨縣、襄陽、老河口等地,參與豫西鄂北會戰。1948年回原籍務農至今。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