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龍都網訊(周口報業全媒體記者 徐松 文/圖)香噴噴的大鍋飯,“味道”可不一般!大鍋飯里“吃”出凝聚力,“吃”出干部情,“吃”出脫貧策,“吃”出了鄲城縣脫貧攻堅百日會戰“集團軍”兵強馬壯士氣高。
這是記者在鄲城縣城郊鄉谷集行政村脫貧攻堅百日會戰“整村推進、整體提升”工作一線采訪時,吃脫貧攻堅戰地大鍋飯時的深切感受。
精銳會師,合力攻堅再出發。
3月22日,鄲城縣發動脫貧攻堅百日會戰,縣委書記羅文閣、縣長李全林團結帶領縣四個班子和縣處級領導干部以上率下、一線作戰,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動員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和全縣134萬人民眾志成城,向脫貧摘帽發起全面總攻。
脫貧攻堅鏖戰急,時不我待當先鋒。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脫貧攻堅百日會戰“集團軍”為了將“整村推進、整體提升”工作做得更扎實、更細致、更有效,經得起黨和政府的檢驗,經得起人民的檢驗,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不遺漏一個涉貧問題。該縣以鄉鎮為單位,集結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鄉(鎮)村干部、行業扶貧人員等各扶貧戰線的精銳大會師,嚴格按照“整村推進、整體提升”方案,對全縣貧困村進行逐村逐戶再走訪、再摸排、再落實、再研判,形成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這是一場事關全鄉脫貧成效、全縣脫貧摘帽的總決戰,我們分秒必爭,絲毫不敢懈怠。天氣越來越熱,為了大家工作更為便利,我們既要當好向導、當好戰斗員,更要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備足了雨傘、膠鞋、太陽帽等,特別是隨‘軍’支起了大鍋灶,全天供應綠豆湯,每天中午四菜一湯,同吃戰地大鍋飯,晚上集中研判,當日問題當日解決,戰斗效率更高。”城郊鄉黨委書記楊敏說。
像城郊鄉一樣,該縣19個鄉鎮在百日會戰進程中,參戰人員不離一線、馳而不息,朝乾夕惕、宵衣旰食,戰地大鍋飯成為戰場必備。
四菜一湯,大鍋飯里“味道”足。
“滾油鍋里汆肉片,再加蒜薹來爆炒,再配上涼拌黃瓜、小蕃茄、洋蔥木耳,這幾個菜有味道吧?這跟我在部隊里行軍支灶一樣,有感覺。”在城郊鄉國土資源所的兩間偏房,大鍋灶正冒著藍色的火舌,灶上坐著一口大鍋,鍋里熱油翻涌,炊事員王永貞2016年從部隊轉業到城郊鄉當干部,由于在部隊就是炊事員,這一次他在百日會戰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他掄著大炒勺一邊翻炒、一邊向記者展示自己的廚藝。
鄉干部李靜和劉春蘭辦事認真仔細,她們一個當采購員、一個當幫廚,孟旗既是駐村扶貧隊員,也是送餐員,4人配合作業,戰地大鍋飯可口又可心。
“我們駐村兩年多來都是自帶小灶做飯,現在坐到一塊兒吃大鍋飯,大家邊吃邊聊,不僅增進感情,還在工作上揚長補短,真解決不少問題。”鄲城縣教體局駐城郊鄉袁武營行政村第一書記徐坤盛了兩勺蒜薹肉片、兩勺水煮肉片、兩勺洋蔥木耳、兩勺涼拌黃瓜,正好堆滿一碗,再拿一個饅頭、一個餐后蘋果,他坐在了城郊鄉扶貧副書記楊培峰的身邊。
當日上午,來自縣教體局的徐坤、申林,縣司法局的萬一、趙剛,縣財政局的李保印,縣民政局的梁霞、楊柳被分為一組。他們在楊培峰和谷集行政村黨支部書記谷高杰的帶領下,先后來到前谷集自然村貧困戶谷克保、谷克君、谷克正、谷克彬等家中,按照表格上的100多項內容逐一再核實,為谷克保爭取了“增添家具”,為谷克群爭取了“修繕屋頂”、產業扶貧,為谷克正主動養殖200多只柴雞點贊,為谷克彬爭取進一步“健康扶貧”。特別是谷克君近幾年妻子出現精神障礙、兩個孫子上學、兒子兒媳收入低,整個家庭陷入深度貧困,如今對于接踵而來的扶貧人員、紛至沓來的幸福潮,他對黨和政府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
“楊書記,咱鄉創新設計的重點人員入戶核查表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戶核查表,把10類重點人員和政策享受范圍明確分類,而且內容更細化,可以說是一表在手、入戶不愁,我們工作方便很多。”徐坤感慨地說。
“我們不只是吃飯時交流學習,工作中也是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呀。特別是我們教體局60歲的駐村老大哥王永理,經常帶教我們最年輕的24小隊員劉帥。”縣水利局駐谷集行政村第一書記倪黎很細心,她不僅把貧困戶表格分類明確,還善于發現脫貧干部之間的特殊感情,倪黎的謹細很令大家佩服。
初夏,豫東平原暖風吹拂麥浪翻滾,大地正孕育著豐收的希望。鄲城縣脫貧攻堅“集團軍”一起在晨會領扶貧任務,一起在中午吃大鍋飯,一起在晚上研判解決問題,大家氣氛熱烈和諧。
脫貧攻堅戰地大鍋飯,使脫貧干部的餐桌由“小”變“大”,脫貧干部的情誼由“淺”變“深”,這樣的大鍋飯“吃”出了節儉好作風,“吃”出了戰斗力、凝聚力,“吃”出了集思廣益的脫貧良策,更將“吃”出鄲城縣脫貧摘帽最佳成績。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