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龍都網訊(周口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徐克力 文/圖)初夏六月,地處豫東大地的鹿邑縣任集鄉萬畝蔬菜種植基地里,處處涌動著豐收的喜悅。在任集鄉保健西芹專業合作社,記者也見到了與西芹、娃娃菜有著30多年情緣的縣人大代表、任集鄉致富帶頭人張習敬,善談的他與記者聊起了他是如何從一個“門外漢”成為蔬菜“種植高手”,又是如何一步步通過發展蔬菜產業帶領方圓十里八村的貧困群眾共同走上致富路的。
3000元貸款激起千層浪
1982年,19歲的高中畢業生張習敬,與同村人結伴到開封黃河大堤務工,他們三人一組,用木板架子車拉運土方,每人每天大致能分到1元錢。在一次初冬閑暇之時,偶遇一個農貿市場,見有一個攤位在出售新鮮黃瓜,“一斤五毛錢”,“天價”黃瓜讓張習敬驚嘆不已。聯想到家鄉原來就有種植黃瓜的習俗,有心的張習敬便通過與開封蔬菜研究所杜喜訓老師的指導,決定在自家4分責任田里種黃瓜,雖然種出的品相好、產量高,但由于都是正常季節上市的,沒啥價格優勢。
“還得學新技術,種人無我有的品種才能賺到錢。”為了把蔬菜賣出“天價”,張習敬萌生自己建日光大棚的念想,認準死理的他只要一有空,便開始在開封、太康等地四處拜師學藝,為了學會溫室和日光大棚建造、管理技術,有時一住就是十幾天。技術學到手,便錢從哪里來又成了擺在他面前的一道屏障。
“本來只是想試一試,沒成想鄉領導那么支持。當時的3000元可是天文數字啊……”在鄉政府的熱心幫扶下,張習敬于1984年拿到了貸款3000元,再加上自己的積蓄2000元,他通過拿自家好地,以多換少的辦法,建起了一個占地一畝多的塑料種植大棚。為了省工錢,他自己一天十多個小時不停地干;大棚走向是東西延長,采光效果不好,便深挖地基,下鋪一層厚厚的農家土肥,遇到雨雪天,還用煤油爐增溫;為保障蔬菜品質,還托人從天津捎來優質“玻璃脆”芹菜種子;為了便于管理,就在大棚一側搭建一個窩棚,寸步不離……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習敬一棚芹菜正好趕在春節前上市,得利5000元,還完3000元貸款,他家當年又蓋起三間大瓦房。
一炮打響“冷莊西芹”名號
見張習敬靠種菜掙了大錢,村民們觀望、冷眼旁觀的心態變了,紛紛將張習敬請到家里,好吃好喝,“就是大家伙不請,我也會教的。都是鄉里鄉親,一塊富有何不好!”
種的農戶多了,賣菜也有了競爭。為了擴大影響、增加銷售收入,張習敬狠狠心買了輛大架自行車,焊了兩個大鐵簍,一次二三百斤,清早四五點便出發,往遠一些的鄉鎮,甚至到四邊的縣城去賣。
賣菜周期的延長,也帶來芹菜枯萎、腐爛的問題。張習敬又琢磨起地窖儲菜法,麥秸和馬糞混合墊底保溫保濕,秸稈和塑料布鋪蓋防變色……一套張氏儲藏法下來,出窖的芹菜猶如剛采摘的一樣,還可以保鮮2個多月。到1987年,張習敬有了3個日光大棚,成了遠近聞名的芹菜種植大王。
對于創業者來說,前進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習慣讀報的張習敬,一次從《河南日報》的報縫里看到了河南省改良美國西芹新品種的報道,畝產可達到8000至15000斤。他專程跑去買來西芹種子,“為減少菜農損失,每遇到新品種,都是我第一個實驗。”為摸索種植技術,第一年,他只育了1分地的西芹苗,畝產接近1萬斤;第二年,發展到2畝,通過合理密植、分期追肥,畝產穩定在13000斤以上,品相品質也越來越好,大棚菜也由自己所在的古張自然村,發展到整個冷莊行政村,冷莊西芹基地的名號也越來越響亮。
一份擔當走出共同致富路
“可不能把技術教給外村的,都會了咱們不得喝西風!”聽說鄉政府要聘請張習敬任技術員,村里的幾位老人連夜勸他辭掉這份沒有工資的“差事”。“那恁中,我看別處比咱這種得還多,錢也沒少掙,大家都干了,就形成了產業。”
1996年一開春,張習敬和鄉里的工作隊一個村一個村開群眾會,把有意愿的農戶,一撥又一撥請到冷莊,現場看、當面學。畫出全鄉日光大棚分布圖,騎著自行車一戶戶轉,手把手地教,只要種植戶有難題,隨叫隨到,飯可以不吃,家可以不回……不到三年,任集鄉大棚西芹發展到5000多畝,很多種植戶在家里蓋起了小洋樓。
2002年,一位在河北張北縣投資蔬菜基地老鄉,邀請張習敬一塊發展。“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娃娃菜種子,也見識到啥叫‘論棵’賣菜。”第一年試種,第二年推廣,第三年改良品質,錯時上市贏得市場主動……2004年,娃娃菜這個新品種,也被張習敬無償帶給任集的父老鄉親,落地生根。
2009年,張習敬成立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們走蔬菜產業化之路。蔬菜產業的蓬勃發展,給群眾的家庭收入結構帶來新變化,可以發展大棚,為家庭創造高收入;可以流轉土地,揣著穩定收入外出務工;可以就近打短工,有一份額外收入;可以外出創業,成為扎根他鄉的“蔬菜大王”……
一顆初心助力脫貧攻堅
“種了大半輩子菜,要想讓市場一直認可咱,就得敢干會干善干,永遠追求高品質。”張習敬說,去年自己帶頭嘗試種植棚架黑皮冬瓜,今年,又引進綠寶甜瓜和網紋甜瓜“眾云20”兩個新品種,每棚每茬可帶來近萬元的純收益。
一個人領頭帶動,一方產業蓬勃發展,一片希望的田野孕育出無數夢想。現在,任集鄉成立各類種植專業合作社近百家,流轉土地近2萬畝,形成以冷莊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15個行政村的蔬菜扶貧產業園。擁有蔬菜大棚1200座,其中現代化育苗溫室6座,配套儲存冷庫12座。主導產品西芹、娃娃菜、有機花菜、西紅柿、黃瓜、小青瓜、冬瓜等遠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吸引大批客商上門選菜、拉菜。
張習敬還積極與省農科院對接,開辟試驗田、創新區,聘請農業博士定期指導,提升果蔬品質,實現銷售由集市向超市轉變,從豐富百姓“菜藍子”到兼顧“果盤子”;通過建網站、聯姻電商,推廣電子結算,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通過傾情扶智助力精準脫貧。實施創業全方位技術服務,優先提供就業崗位,幫助產品銷售等措施,攜手困難群眾一塊脫貧致富奔小康。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