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記者 付永奇 通訊員 李汝濤
每月1500元的工資、300元的生活補貼,一年就是21600元,對于47歲的梁紅旗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足以改善他家里的貧困狀況,所以每天早早就來到鎮“醫養結合中心”,干起活來也格外用心賣力。
梁紅旗是練集鎮梁莊村三組村民,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母親腦梗塞長期臥病在床,妻子患有精神抑郁癥,三個孩子正在上學,本人沒法出去打工,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種地的微薄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前不久,練集鎮面向全鎮23個村725戶貧困家庭,開發了130余個社會公益性崗位,優先對貧困戶進行托底安置,梁紅旗就是走上這些公益性崗位的貧困戶之一。“現在,俺當上了‘醫養結合中心’的保潔員,每天上班來給各個房間掃掃地、擦擦玻璃、給花草澆澆水。這活兒不累,也不耽誤家里的農活。” 梁紅旗一邊拖地一邊對筆者說,“原先在家光靠二畝地,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每月都拿固定工資了,我打算再養些雞、養幾只羊,增加點兒收入,爭取盡快脫貧,以后的生活就有盼頭了!”
“今年鎮里安排俺干了鄉村垃圾清運的工作,月月有500元的工資,還不耽誤干家務和農活,真好!”提起鎮里安排的保潔工作,練集村62歲的貧困戶劉應寬非常滿意。
“以前沒有保潔員,村里垃圾亂扔,環境‘臟、亂、差’。現在有了保潔員,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有人打掃衛生,到處干干凈凈,看哪里都順眼,大家住得也舒服。”提起保潔員,練集村村民王保東豎起大拇指。
今年以來,練集鎮將精準脫貧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針對部分農村貧困群眾文化程度低、無技術特長、自主就業困難等實際情況,因戶制宜,精準施策,把設置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積極聘請貧困群眾當保潔員,變“輸血”為“造血”,讓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工薪族”。既解決了貧困群眾的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問題,又讓農村的衛生環境得到改善,實現了“摘窮帽”與“振興鄉村”雙贏。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