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策劃 薛振喜 李揚 □統籌 陳永團 鄭鍇
岳賀宇,太康人,2011年12月入伍,2015年9月入黨,現服役于海軍某部,中士軍銜。入伍以來,岳賀宇先后參加某型核潛艇十余項戰訓任務,累計封艙出海500余天,榮立二等功1次,獲評“優秀士兵”3次,先后被中央電視臺、《解放軍報》等多家媒體作為先進典型進行宣傳。
□記者 姬慧洋 文/圖
深海里 與死神擦肩而過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不分白晝,無論秋冬,始終戰斗在深海一線;作為大國利器,潛行大海,保衛海疆,捍衛海權。他們就是“深海脊梁”——中國海軍潛艇兵,岳賀宇就是其中一員。
“勇敢,不是不會害怕,而是面對危險時舍生忘死。”岳賀宇的日記本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每當看到它,岳賀宇都會想起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
作為潛艇兵,必須學會脫險救生,隨時保持警惕,遇到危險時能保全生命。在一次軍地聯合搜救演練中,岳賀宇主動請纓參加新型救生裝備的“快漂”試驗。在專家組組織的技能考核和心理測試中,岳賀宇測評成績為應試最高分,從而被確定為“快漂”試驗最合適人選。
岳賀宇的第一次“快漂”試驗,就遇到突發險情。進入裝備后,他敏銳地感覺到裝備內部出現漏水,通過特殊方式與外界取得聯系后,他進行了一系列應急操作,脫離險境。“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漏水,后果不堪設想,我極有可能失去生命。”岳賀宇說。
成功脫險后,班長問岳賀宇:“怕不怕?還想不想把這次試驗做完?”岳賀宇毫不猶豫地說:“有點怕,但作為先鋒艇隊一兵,我準備了這么久,只有完成任務,才對得起艇隊、對得起自己!”稍作休息,他進入救生裝備,再次進行“快漂”試驗,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從小就有個當兵夢
“我從小就有個當兵的夢。好男兒就要當兵!在軍營里鍛造自我、打磨成才。”談及當兵的初衷,岳賀宇斬釘截鐵地說。
2011年,20歲的岳賀宇懷著欣喜和激動的心情走進軍營。“離軍營不遠的地方就是大海。20歲之前我從沒見過大海,當海軍能在大海里乘風破浪,多威猛。”面對大海,岳賀宇豪情萬丈。可現實遠不如想象美好,因為是潛艇兵,他需要長期在海底工作,初次接觸大海的豫東男孩一下子懵了。
暈船,是岳賀宇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剛開始上艇,班長要求戰士們必須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能離開。考慮到會暈船,班長給他們每個人發了一個嘔吐袋,暈船了就吐到里面。食物吐完了就吐黃水,吐得無力了,戰士們就把嘔吐袋掛在耳朵上,方便直接吐到袋子里。岳賀宇說:“這還不是最難受的,當潛艇從海底浮上來時,那種翻江倒海的暈才是最難受的。”困難并沒有把岳賀宇打倒,憑著韌勁和堅持,他逐步克服了暈船。目前,他已能長時間待在艦艇內工作。入伍以來,他累計封艙出海500余天,榮立二等功1次。
潛艇上最年輕的技術骨干
“我是潛艇上的電工,負責潛艇電力的正常運轉,是一個很重要的崗位。簡單地說,潛艇沒了電各項工作都沒法正常開展。”提及自己的工作,岳賀宇自豪地說。
初入軍營時,岳賀宇還只是一名高中生,文化水平不高。在部隊服役的7年里,他積極學習專業技能,遇到不懂的就問前輩,遇到難題就主動查找相關資料……他記了8本學習筆記,整理資料、撰寫學習心得體會近30萬字,參與修訂方案、預案十余個。他時刻要求自己達到“疑惑為零、故障為零、隱患為零”的標準,協助班長做好“傳幫帶”工作。
目前,岳賀宇是他所負責工作領域的技術“大拿”、是服役潛艇上最年輕的技術骨干。
心中有燈塔 萬里不迷航
一次,岳賀宇所在部隊奉命從廠家接回一批新型裝備。接裝前,他多方搜集設備資料,積極參與編寫教案、繪制圖冊等工作。他詳細鉆研了20多冊專業書籍,查閱了1000多份文件,對比新舊裝備,找出了130多項差異。在這一過程中,他深入鉆研微電力電子技術,遇到疑難問題主動向各科研院所的專家請教,特別是在分析一些主要設備時,發現問題后主動與廠方、設計方聯系,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在與廠家技師對接時,只要一有時間,岳賀宇就背起挎包,跟著廠家技師各個艙室鉆,隨時提問隨時記。到后來,廠家技師都感慨:“我們快被他榨干了。”
接裝以來,岳賀宇先后發現并參與排除故障20多起,向科研院所反饋接裝改進意見30多條。
“心中有燈塔,萬里不迷航。在軍營的每一天,我都會踏踏實實干好自己的工作,把每一次出航當作實戰,把每一次演訓當作打仗,練熟‘一劍封喉’的制敵絕招,征戰于深海大洋。”岳賀宇堅定地說。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