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永靜
從綠樹成蔭的鄉村公路駛入扶溝縣韭園鎮二十里店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室外一個黨旗狀雕塑,上面鐫刻著“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字樣。紅色的旗幟、白色的大字、金黃的黨徽,在綠樹叢的映襯下,分外醒目,十分和諧。
走在村莊里,綠白紅三種色彩交織在眼前。郁郁蔥蔥的行道樹、生機盎然的冬青整齊地分列水泥路兩側,圖文并茂的文化墻點綴在刷白的墻壁上,家家戶戶門前懸掛的紅色燈籠隨著微風輕輕起舞。8月15日,在二十里店村,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鄉韻之美。
“六村共建”,富民為要。作為扶溝人,記者雖從小就聽說過二十里店村的富裕,但經采訪獲知村民現在的富裕程度還是感到吃驚。“俺村的發展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小‘鐵牛’的變遷。”村黨支部書記劉東亞的話高度濃縮了村莊40年來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之后,二十里店村以開辦磚瓦窯廠、用小“鐵牛”(拖拉機)為客戶運磚聞名于扶溝和鄢陵等地。雖然后來因政策規定,磚瓦窯廠不再開了,但運輸業傳統一直在村里保留了下來,只是鳥槍換了大炮。“現在村里有60多輛大貨車,常年在外地跑貨物運輸,能掙多少錢?”對記者的追問,劉東亞簡單算了一筆賬,“按一輛貨車兩個司機來算,正常情況下,每人一年能掙三四十萬吧。”土地流轉是二十里店村發展經濟的另一個亮點。2016年,村里按每年每畝1200元,向古耕農業公司流轉土地400余畝,引進2億余元的農光互補項目。村民幫著古耕農業公司在光伏發電太陽板下種植食用菌,每天可收入80元。另外,這村里的三德型材和圣達建材兩個企業,用工量達100多人,務工村民月收入少的2000多元,多的可達8000元,也是村民富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古語在二十里店村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村里在完善“一約四會”的基礎上,精心開展了“孝子孝媳”“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組建了村民喜聞樂見的舞龍隊、腰鼓隊等。多年來,全村共有50余人被評選為“孝子孝媳”,60多個家庭被表彰為“十星級文明戶”和“五好家庭”。“而且村里還有孝媳‘姊妹花’哩,就是姐妹倆都嫁到俺村了,比著看誰孝順,最后都被評上了孝順媳婦。”劉東亞的自豪溢于言表。“六村共建”,文明為魂。傳承并提升了鄉風文明的二十里店村,于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為“全國文明村”。
在美麗宜居的二十里店村,村民的生活很是愜意。采訪當日上午10時,村里小游園的花壇上圍坐著不少休閑的村民,或聽鎮戲迷團成員李金梅演唱的道情《王金豆借糧》,或在觀看村腰鼓隊的表演。40歲的史海霞性格開朗,每天晚上領著40多位村民在游園內跳廣場舞,“鍛煉身體還減肥!”平安為本。二十里店村的治安防控網絡堪稱嚴密,除安裝多個監控攝像頭外,村里的治安聯防隊和夜間巡邏隊,天天不間斷,夜夜在巡邏。“我為大家守一夜,大家為我守一年”這句溫暖的話已成為村民的共識。人與人之間親切友善,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二十里店村處處透露著和美氣息。
“你如何評價二十里店村的黨建工作?”記者問同行的韭園鎮鎮長王朋云。“這樣,我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時,二十里店村的‘兩委’班子均是全票連任!”王朋云的回答言簡意賅,正是村黨支部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生動注解。行勝于言。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全村黨員用實際行動把黨徽擦得更加光彩,把堡壘筑得更加堅實!
“我們要通過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劉東亞說。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