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鄭州10月31日電 (記者 韓朝陽 王林園) 農民外出務工不簽用工合同,造成討薪難;農村借貸隨意,債務糾紛多;兒女不盡贍養義務,獨居老人較多……這些看似是小糾紛、小矛盾,卻制約鄉村治理成效。
近年來,河南省西華縣用百姓能接受、易接受的“土辦法”在全縣普法,利用法治文化宣傳廣場進行法律宣講,借助村里大喇叭讓老百姓明白利益相關的法律政策,或者在集市上做咨詢、搞普法,百姓關心什么就講什么。西華還扎實推進“一村一警一法律顧問”,提出“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整合普法力量,怎么普法有效怎么搞。
走進西華縣紅花鎮龍池頭村,法治文化宣傳廣場上排列著醒目的普法宣傳展板。龍池頭村村委會主任宋海生說:“我們村外出務工的多,現在村里普法宣傳到處可見,村民們潛移默化地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懂得了怎樣維權,外出務工也放心了。”
除了法治文化宣傳廣場,村里的大喇叭也成了“普法利器”。“最近老村在拆遷,我們就宣傳相關法律政策,誰能建新房,能有幾塊宅基地,喇叭里講的都是和村民利益相關的事。百姓愛聽,聽明白了,各項工作就好開展。”宋海生說。
普法工作點多面廣,只靠一個司法局遠遠不夠,西華提出“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目前,西華縣在普法過程中整合資源,利用36個城區小游園、25個鄉村文化廣場等休閑場所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憲法宣傳、安全生產、黨建文化、廉政建設、孝道文化等不同主題的普法教育融入游園建設,陣地建設不斷向社區和鄉村延伸。
“雖然西華縣的普法活動搞得火熱,但不是大水漫灌,群眾關心什么講什么,怎么普法有效怎么搞。”西華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登攀說,“比如到學校普法,我們會先向師生征集他們關注的法律問題。父母偷看孩子的手機、日記違不違法?怎么保護留守兒童的權益?這些是校園普法中常涉及的問題,孩子們也愿意聽。” 近三年來,西華縣共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300余場,發放法制宣傳書籍10萬余冊。
“農村普法也不一定非要專門跑到村里,把大家集中起來正襟危坐搞普法。”西華縣司法局副局長謝磊說,“農村每周有集會,我們就組織人員到集會上搞普法,群眾自愿領取法律宣傳冊,有問題還可以現場進行法律咨詢,這種形式符合農村實際,在農村受歡迎、效果好。”
在西華縣址坊鎮蔡莊村,法律顧問高霞正在給40多戶貧困戶講解入股種植合作社到年底怎么分紅。提起“一村一警一法律顧問”,村民蔡保初說:“自從村里來了干警和法律顧問,矛盾糾紛比過去少多了,治安也越來越好,群眾有事都愿意找她們,村里人對兩個女同志都敬服。”
“村里有了法律顧問,讓老百姓遇到問題有個講理的地方,理通了,氣順了,矛盾糾紛就能從源頭上及時化解。”西華縣司法局局長郭慶說。
在西華縣從業近18年的律師鄭學領說:“與當事人接觸的過程中,確實感到他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提高了,首先知道有什么糾紛要找律師,其次知道打官司要保存證據。”
據介紹,西華縣已著力打造了集法律援助、社區矯正、調解指導、法律咨詢于一體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搭建起“一站式”全方位法律服務平臺,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實現了“一村一警一法律顧問”全覆蓋。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