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太康縣遜母口鎮原名“興隆鎮”,因西晉長沙公陶侃到此尋母演變成“遜母口”。這片受孝道文化浸潤之地,留下過許多順親孝悌的千古佳話。如今,該鎮創新實施“孝道扶貧”,讓走向全國的太康“五養模式”更加大放異彩。
太康“五養模式”全省叫響
為助力脫貧攻堅,太康縣委、縣政府創新實施集中供養、親情贍養、社會托養、居村聯養、鄰里助養“五養模式”,有效破解了特困老人的脫貧和養老難題。
該做法經《周口日報》率先報道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百余家媒體或網站先后進行報道。副省長武國定在9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對太康“五養模式”給予了肯定。河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第141期脫貧攻堅動態中,專門推廣了太康“五養模式”。河南省民政廳把太康“五養模式”作為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案例上報到民政部。太康“五養模式”還被拍攝成紀錄片,并以藝術形式搬上了舞臺,引來各地考察團慕名學習。目前,太康“五養模式”叫響全省,正一步步走向全國。
梁堤口“孝道村”名不虛傳
乘著太康“五養模式”的東風,遜母口鎮創新推出“孝道扶貧”。梁堤口是該鎮有名的孝道村。記者日前走進梁堤口,看到一面面色彩各異的孝道文化墻格外搶眼,文化墻上圖文并茂,詳細解讀孝的含義,句句簡短有哲理,傳遞著正能量,成為美麗鄉村一道靚麗風景。
“初一十五來會餐,坐到院里多榮光;高桌子低板凳,老少說話鬧嚷嚷;盤古隊打得好,跳舞跳得也不瓤;優軍慌著來看伙,書記忙著來端湯;老人坐那不用動,小康生活萬年長……”說起時下的舒適生活,八旬老人張祥遠亮起嗓門唱起自編的《幸福歌》。
黨支部書記張俊波介紹,梁堤口幸福院去年農歷九月初一正式揭牌,當天收到榮格集團、周口市農行、太康縣總工會以及社會各界捐款12萬余元。幸福院每月農歷初一、十五免費為65歲以上老人聚餐,并為當月過生日老人集體祝壽。
鎮長胡寶恒欣喜地介紹,孝道文化提振了脫貧攻堅的精氣神。外出務工的青年人回到家里,都爭先恐后到幸福院當義工。眼下的梁堤口干群關系融洽、鄰里關系團結和諧,處處充滿正能量。
“孝道扶貧”綻放幸福之花
眼下,孝道文化如絲絲細雨,潤物無聲,滋潤著遜母口大地;如陣陣春風,輕柔和煦,溫暖著孝道之鄉。隨著“孝道扶貧”的持續發力,遜母口處處綻放幸福之花。
遜母口鎮民政助理李常林與敬老院院長安吉義視特困老人如親人,無私奉獻發展院辦經濟,年收入達4.9萬元,使敬老院成了特困老人的“無憂樂園”。
劉橋黨支部書記陳紅寬孝對村民,帶領群眾致富遠近聞名。他先后拿出近10萬元帶領村民修路,還引進玉米青貯項目為農業結構調整找到了出路。
前店村民馬團輝坐著輪椅帶領鄉親奔富路,身殘志堅成模范。他生產的彩燈漂洋過海銷到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
如今,在孝道文化的滋養下,遜母口從集鎮到鄉村,從機關到學校,凡人善舉不斷涌現。“精準扶貧僅有物質扶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兩條腿’走路,還需重視精神扶貧。通過孝道扶貧發揮傳統文化作用,讓農村貧困老人得到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援助,讓他們晚年過上真正的幸福生活。”談起孝道扶貧的初衷,鎮黨委書記方新梅這樣說。
對此,太康縣長李錫勇稱贊遜母口孝道扶貧為脫貧攻堅筑牢了精神之堤。“太康‘五養模式’核心內涵在于尊老敬老、弘揚孝道,遜母口大力開展孝道扶貧,讓太康‘五養模式’因此更加出彩,做法值得弘揚!”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評價說。(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王可)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