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馬治衛
縫紉機“噠噠噠”響個不停。日前,位于轉樓鄉朱莊村的太康縣近民鞋業有限公司扶貧車間里,工人正忙著趕制一批外貿訂單。幾天后,這批產品就會通過從浙江寧波起航的貨輪運往歐美等國家,漂洋過海賺外匯。
“轉樓鄉的發展環境好,吸引我回鄉投資興業。”談起以后的發展,近民公司經理朱桂彬說。他出身農家,14歲只身去廣東打工。后來,憑借踏實、肯干的性格,朱桂彬從普通職員一步步成為領班、主管、車間主任,最后負責公司分廠。由于勇創新、敢拼搏、善經營,在他的管理下,公司業績蒸蒸日上。
事業有成的朱桂彬,時刻關注家鄉發展。“太康是大別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脫貧任務艱巨。脫貧攻堅中,國家給了很多優惠政策支持脫貧,尤其是把扶貧車間建到了村里,不需要公司建房就可以投資辦廠,而且水、電、網等配套設施完備。更重要的是,回家鄉發展還能帶領村民脫貧,幫鄉親圓致富夢。”家鄉領導對朱桂彬說。
知恩圖報、敢想敢干,是朱桂彬的個性。聽過家鄉領導的介紹,朱桂彬立即決定投資160萬元,在轉樓鄉朱莊村成立近民鞋業有限公司。如今,在朱桂彬的帶領下,公司生產的系列鞋產品源源不斷銷往國外。同時,朱莊村民也實現了在家門口打工的夢想,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過上了好日子。
在扶貧車間里,村民張雪麗正用縫紉機加工鞋子,動作嫻熟、自然。張雪麗原來在義烏打工,無法照顧家中的孩子。聽說村里建了扶貧車間,她便懷著激動的心情趕回了家鄉。“公司免費培訓,學技術時每天還能領30元補助。上崗后,工資實行‘保底+計件’,月平均工資4000元左右。”說起眼下的工作,張雪麗十分幸福和滿足。
朱桂彬回鄉發展的成功實踐,令昔日合作伙伴十分羨慕。陳志輝是朱桂彬在東莞結識的朋友,兩人同時從事鞋業生產,共事多年。與朱桂彬不同的是,陳志輝目前自己成立有進出口貿易公司,定單多,發展潛力更大。為擴大再生產,在朱桂彬牽線搭橋下,陳志輝也決定在轉樓鄉李保真行政村投資辦廠。“孤雁難飛,孤掌難鳴。以后我們強強聯合,在擴大對外出口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新市場。”朱桂彬表示。
扶貧車間的小帽子,同樣鏈接著大世界。距離朱莊不遠的轉樓鄉大營子扶貧車間內,生產景象也是一片繁忙。在產品展示區,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帽子多達幾十種。談起帽子暢銷的原因,經理王富振介紹,國外選舉時會出現不同的陣營,每個陣營一般選擇戴不同類別的帽子以示區別,因此不愁銷路。小小帽子能出口到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工人們說起來都覺得自豪。
“出口創匯+精準扶貧”拔窮根,是轉樓鄉在脫貧攻堅中提高貧困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一個重要舉措。“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轉樓鄉在做好傳統產業扶貧的同時,積極開拓鼓勵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出口創匯。同時,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使得全鄉脫貧攻堅亮點紛呈。”轉樓鄉黨委書記楊傳俊介紹,“轉樓鄉在全縣率先組織發起接父母(親人)回家活動,探索出‘親情贍養’模式。在檔卡規范化建設過程中,探索出《戶說明》《幫扶措施及成效》《貧困戶暖心單》資料模板,被稱為‘轉樓三寶’。組織脫貧攻堅十大模范星級評選,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凝聚了脫貧攻堅合力。”
初心永志不忘,使命催人奮進。楊傳俊表示,轉樓鄉黨委、鄉政府在脫貧攻堅決勝階段,堅持問題導向,拔窮根、扔貧帽,以“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決心和態度,集中優勢兵力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