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19-05-27
本報訊 (記者 付永奇 通訊員 趙永昌) 初夏時節,小麥成熟,豫東大地一片金黃。穿行在商水縣平店鄉的田間地頭、鄉村街道、農家庭院,映入眼簾的是一道道靚麗的景象: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一條條溝渠干凈整潔,一個個坑塘水面清澈;集市上街道寬敞潔凈、車來人往、秩序井然;村莊內樹木成行、墻壁雪白、標語鮮紅,櫥窗噴繪十分漂亮;庭院旁路面干凈、鮮花綻放……所見所聞,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昔日的平店,道路溝渠、村莊街道、市場坑塘等地方,垃圾遍地、雜草叢生、高洼不平,集市擁堵,通行不暢。短短一年時間,該鄉“顏值氣質”為啥能迅速提升?“去年以來,我們以鄉村振興、市縣‘六村共建’、人居環境整治百日行動為契機,本著‘洗臉凈面系領帶,動刀美容大整形’的原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綜合整治,使全鄉環境在較短時間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黨委書記陳靜如是說。
鐵腕治理集市“臟亂差堵”。5月26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平店鄉集市上幾位身穿黃馬甲的環衛工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用大掃帚小笤帚、大木锨小撮斗把一塊塊路面清掃干凈,把一堆堆垃圾雜物裝進路邊的垃圾桶。不多時,一輛大型垃圾運輸車緩緩駛來。緊接著,環衛工把垃圾桶放在自動裝卸區,垃圾桶便翻個“跟頭”上了車。
為徹底解決集市“臟亂差堵”,該鄉采取了釜底抽薪、猛藥治疴的辦法:對140多處亂搭亂建進行集中拆除;堅決取消馬路市場、占道經營;成立執法隊、環衛隊、管委會,并聘請10多名交通協管員;統一配備垃圾桶,確保垃圾不落地;實行“門前三包”,出臺定期檢查巡查和處罰等長效機制。“過去逢集,別說汽車,三輪車也走不動,生怕碰著這個碰著那個,心里急躁得很。現在好多了,開車騎車都方便,十分順暢,咱老百姓心里也亮堂了。”說起眼下的集市,附近的一位群眾感慨地說。
持續開展農村垃圾清理。從商水縣城出發,沿S217省道東行10公里就是“頓國故里”平店鄉,緊鄰省道南側有一條南干渠,因長期垃圾雜物漂浮水污染嚴重,被群眾稱為“臭水溝”。5月26日上午,記者沿渠觀看,只見水面潔凈、流水潺潺,一個個垂釣愛好者蹲坐渠道兩邊支起了長長的漁竿……
“我們先后4次組織人員60多人次、出動挖掘機械20多臺次,投資30多萬元,打撈清理溝渠內陳年垃圾雜物130多噸……”陳靜用一連串數字給記者進行介紹。為了向垃圾“宣戰”,該鄉創新方式方法、不惜一切代價。一是統一標準要求、加大督查曝光,動員28個行政村清理村邊、溝渠、坑塘陳舊垃圾300多噸,順利完成了“城鄉環衛一體化”交接工作。二是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按照村大小和任務量,每村撥付5000元左右的專項資金;三是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捐助垃圾桶3000多個,并壘建垃圾池30多個、配備保潔員150多名,開展了“小手拉大手”等活動,培養村民基本養成了垃圾不落地的習慣。
大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一條條干凈平坦的硬化路、一棵棵枝繁葉茂的綠化樹、一幅幅清新自然、富有寓意的標語繪畫構成了鄉村最美的風景。“你看看,俺這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現在和城里也差不多啦……”5月26日下午,記者在“古頓國”所在地李崗村采訪,村民李冬梅、袁鳳英等幾位婦女對農村人居環境大加贊賞。
“咱農村干工作都是講究結合實際,我們在人居環境整治、綠化美化方面主要是采取了‘三個結合’等工作舉措……”陪同采訪的鄉長吳國鋒侃侃而談。據他介紹,該鄉把植樹造林綠化美化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全鄉累計投入資金近60萬元,新植無絮楊、桐樹2.2萬余棵。其中,7個重點貧困村、10個“六村共建”示范村,投入資金20多萬元,栽植香樟、大葉女貞、紅葉石楠等綠化樹8500多棵。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水利工程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爭取項目資金1600多萬元,新修鄉村道路(街道)40多公里,新建文化廣場8個,按照“三平六直”標準整理溝渠道路20多條、80多公里。把開展鄉風文明活動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全鄉各村都設置了道德模范等宣傳櫥窗,統一進行墻體罩白標線2.5萬平方米,刷寫制作富有時代氣息的墻體標語、繪畫1800多幅。
夕陽西下,晚霞似錦。行走在土厚水深、民風淳樸的平店大地上,目之所及,林碧水清,天藍地綠,鳥語花香,村美人和,一幅 “環境整潔、設施配套、經濟富足、舒適宜居”的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幸福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平店鄉農村面貌的巨變是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縮影,它折射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彰顯了當地黨委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超前思維……”副縣長韓秀娟對此中肯評價。
[責任編輯:牛勇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