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19-08-21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張海軍 張秀梅 文/圖
“我們要把全鄉所有的縣道鄉道通村路以及田間作業路、溝渠兩側都種上楸樹,通過“政府+公司合作社+扶貧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力爭5年內實現全鄉2萬畝種植規模,把高集打造成為真正的楸樹之鄉……“2016年,當時還在鹿邑縣高集鄉當鄉長的付強在全縣農村農業項目觀摩現場會上一句隨口而出的豪邁之言,成了高集人近幾年努力奮斗的目標,4年過去了,在政府和帶貧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目標提前一年得以實現,如今該鄉在鄉村道路、溝渠兩側栽植楸樹26萬余株,楸樹苗圃種植規模在100畝以上的就有21個,其中1000畝楸樹苗圃3個,種植面積接近2萬畝,累計帶動近300多戶貧困家庭順利摘掉貧困帽子,楸樹已經成為廣大群眾心目中的“脫貧致富”樹。
2015年,在西華縣發展苗木種植的高集鄉馬爐村村民馬祥泰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應邀回到高集創辦潤禾農業公司,并留轉1000畝土地,由鄉黨委牽頭,結對村里的28戶貧困群眾,大力發展楸樹繁育產業,助力脫貧致富,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楸樹人,52歲的貧困戶張聘禮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妻子患有小兒麻痹癥,作為家中頂梁柱的張聘禮在外務工時造成右手骨骼損傷變形,又落下殘疾,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穩定收入他,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難。
在馬祥泰的帶動下,張聘禮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自家的地上育了2.5畝梓樹苗,6800多株,按約定以每株0.7元的價格,剔掉800多株梓樹苗賣給馬祥泰的潤禾公司,獲利600元,然后把剩下的梓樹苗由潤禾公司技術人員免費嫁接成楸樹,到年底以每棵5元的價格賣給潤禾,獲利5300元,三年內把剩下的楸樹出售完,預計總收入將達到4萬多元。
張聘禮只是高集鄉近幾年大力發展楸樹產業助力貧困群眾脫貧摘帽的縮影之一。現已升任該鄉黨委書記的付強表示,楸樹苗木的生產周期一般為5年,一年栽種,5年內都有收益。種植模式是:當年每畝可栽植梓樹苗2600棵,年底間株起苗可銷售梓樹苗1300棵,每棵售價0.6至1.4元,當年可收入1000元;第二年1300棵梓樹苗,嫁接成楸樹苗,年底再間株起苗650棵,每棵售價12至18元,當年可收入8000至12000元;第三年起苗325棵,每棵售價30至50元,當年可收入10000至15000元;第四年起苗160棵,每棵售價80至120元,當年可收入12000至20000元;第五年起苗100多棵,每棵售價220至360元,當年可收入30000至50000元。
“種上脫貧樹 走出致富路。正是因為楸樹的發展前景廣闊,能夠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再加上去年省里提出的森林河南建設工程,又為楸樹產業的發展和銷售提供了更大的平臺……”付強表示,目前,以高集鄉楸樹種植基地為依托,今年1月26日,河南省楸樹協會在鄭州成立,高集鄉的馬祥泰、鄭興山兩人分別當選為會長、副會長,預計2019年10月,全國楸樹創業聯盟將在高集召開楸樹產業現場交流會。高集鄉為此還專門成立楸樹之鄉建設、楸樹產業發展辦公室,通過與商丘農科院進行校企聯合,創辦 “楸樹產業研發中心”和“國家級種質資源庫”、楸樹技術培訓中心,建設占地面積200多畝,門類齊全的楸樹大觀園和楸樹展覽館,進一步開發楸樹花茶、楸樹芽酒、楸木家具等產品,延長楸樹相關產業鏈條,計劃再用5年時間,讓楸樹種植面積達到30000多畝,占到全鄉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農戶個人種植楸樹占比達80%以上;讓楸樹產業成為高集鄉的“綠色銀行”、成為全鄉主要富民產業項目,為森林河南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苗木保障。
[責任編輯:李欣]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