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19-09-10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新華社記者)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
2日,各地大中小學校迎來了一堂名為“愛國”的“開學第一課”。莘莘學子通過各種形式向祖國致以美好祝愿,更在心中立下報國之志,青春的奮斗底色愈發鮮亮。
奏響愛國音
2日8時20分,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東方紅小學的4000余名學生,在莊嚴的國歌聲中迎來了新學期。學校把“自立自強愛國”作為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倡導孩子們愛國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愛親人、愛同學、愛老師做起。
“老師教導我們‘先成人后成才’,我是一名少先隊員,在新學期要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為家鄉建設做貢獻。”六年級五班學生邱雪自豪地說。
“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在四川成都市蓉城小學,《我為新中國70華誕獻首歌》的拉歌比賽拉開了“第一課”的序幕,全校師生一邊高歌一邊揮動手中的國旗,操場變成了紅色海洋,國旗映襯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
六年級學生裴雪言說:“和同學們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國》時,就想起自己曾去北京天安門看升國旗、電視里播放的‘神舟’號飛船升空的畫面,感到特別驕傲、自豪。希望用歌聲送去我對祖國母親的祝福,愿她更加繁榮富強。”
把“愛國課”上好,需要激發孩子們的“主角意識”,通過展示他們的才藝、分享他們的感受,讓愛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浙江嘉善縣第二實驗小學的廣場上,一塊題為“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巨幅地圖醒目矗立。家長和學生們有序領取愛心貼紙,并將貼紙貼到地圖上。方式簡單樸素,愛國情卻熾熱濃烈。
浙江東陽市吳寧第一小學讓孩子們在假期收集了許多家里的老物件、老照片,也收集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在2日當天進行展示分享。學生們從中感受到了祖國和家鄉的飛速發展,愛國愛家也變得溫暖而具體。
在上海,黃浦區發布的“師生紅色電影配音活動”征集令得到廣泛響應,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盧灣中學師生創作的舞臺劇《致敬大國脊梁》,盡顯青少年拳拳赤子心;虹口區高中生排演的“紅色文化”系列劇目,使“開學第一課”從教室延伸到劇場……
立下報國志
9月1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推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與全國學生們見面。節目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翻開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歷史長卷,在孩子們心里種下報國、奮斗的種子。
“當我看到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孩子們守在電視前,聆聽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動人故事,我相信,紅色種子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發芽。”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助理于偉說。
在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后,上海徐匯區建襄小學三年級學生張蘊皓為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的登山者深深震撼,“我想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失敗了不要怕,要像登山勇士一樣勇敢站起來。”
在建襄小學2日的“開學第一課”課堂,老戰士鄒本亭、中科院科研工作者胡麗麗、奧運冠軍陶璐娜分別結合親身經歷講述了關于信仰、鉆研、拼搏的三個小故事。校長陳靜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故事,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報國之志,磨礪堅韌品質。
“我們經常說,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開學典禮上,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團校長李有毅勉勵學生把愛國當作生命的底色。她告訴學生,年輕就要少一些安逸,多一些挑戰,將自己所學,變成祖國實際的改變。
上好“愛國課”
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多位校長和教師表示,以愛國為關鍵詞的“開學第一課”已經結束,但愛國主義教育永遠沒有“下課”時,將把握新中國成立70周年契機,持續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扎實上好每一節“愛國課”。
隨著新學期開始,上海浦東版“中國系列”思政課也通過“浦東發布”等微信公眾號向教師和學生推送。系列思政課一共八節,以艱苦奮斗、改革開放、信息強國、航天大國、超級工程、大國擔當等為關鍵詞,著重介紹鄧稼先、錢學森、楊利偉等代表性人物先進事跡。課程注重互動體驗,學生可在留言區留言,暢想自己的中國夢。
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我和祖國共成長”等系列主題活動還將持續開展,以涵養學生家國情懷,不斷浸潤具有中國靈魂的生命底色。
“‘愛國課’永遠不會下課。通過做好愛國主義教育,我們要讓學生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肩上的責任,激勵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能堅持、不懈怠,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石家莊市第四十二中學正高級語文教師田麗霞說。(來源: 新華社 記者吳振東、胡浩、俞菀、吳曉穎、周暢)
[責任編輯:牛勇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