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19-12-05
本報訊 (記者 徐松) 近年來,鄲城縣委、縣政府集結縣、鄉、村三級黨員干部協同作戰,動員全縣134萬人民廣泛參與,“兩建三扶四評”、“四城聯創、三區共建”、“掃干凈、擺整齊、坑塘清”、重點項目建設、國家農高區創建、“六村共建”助力鄉村振興等壓茬推進,催生縣、鄉、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巴集鄉魏冢村曾是豫東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街道破舊,垃圾滿坑塘。“六村共建”示范村選中了它,不到兩年時間,水清、岸綠、景美的那一洼洼清秀水塘改變了小村容顏,挖大坑蓄水養魚、填小坑建設廣場,垃圾坑都變成了旅游景點,還有民俗角、黨建文化廣場、足球場、村口公園……許多在外務工的群眾回鄉,不敢相信眼前的美麗鄉村就是自己的家園。
在鄲城縣城,省級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雙擁城一舉創建成功,并于近日通過了國家級衛生縣城的考評驗收;城市框架拉大、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外在顏值和內在氣質同步提升。特別是洺河生態水系建設,使困擾鄲城多年的黑臭水體得到根本性治理,打造一條河、美化一座城雛形已現。
在19個鄉鎮,建強基層組織,黨建引領動力足;建設美麗鄉村,舊村換上新容顏;扶志、扶智、扶業,讓群眾致富有門路、有動力;評脫貧致富戶、孝老愛親戶、誠信守法戶、清潔衛生戶,調動了全民積極性。還有,“六村共建”讓鄉鎮得到機遇,如沐春風。鄉鎮道路全面拓寬,主干道從原來的3.5米拓寬至5米。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鄉鎮供排水設施得到改善,街道綠化高標準施行,自來水、強弱電、寬帶網、天然氣覆蓋率100%,鄉鎮名副其實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在523個行政村(社區),在外打工幾個月的鄉親回到家不敢相信所看到的家鄉美。鄲城縣投資10多億元修了1636公里的通村道路;兜底扶貧,將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投資1.99億元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投資3.98億元實現動力電村村通、生活用電戶戶通;投入6000多萬元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19個,實現農村垃圾清運城市化;培育特色扶貧基地247個、帶動15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投資8179萬元建成村級光伏電站112個,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直線提升。該縣作為大別山特困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于今年5月9日脫貧摘帽。
深冬,鄲城縣城千畝公園、街角小游園綠意盎然,城市框架拉大、城市品位提升。“六村共建”示范村帶動,全縣因地制宜、順應民意、突出特色,488個行政村正在悄然變美。
如今的鄲城人民可以自豪地說:喜看鄲城新變化,誰不說俺家鄉好!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