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5-10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劉俊濤 通訊員 劉培山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人們常說,打交道久了,就會日久生情。和貧困戶打交道,一樣會產生扶貧情結。芝麻洼鄉信訪秘書蘭秋菊在幾年的幫扶工作中,愛所能愛,助所能助,與所聯系貧困戶都結下了解不開的情緣。
(一)“我家里就是3口人”
芝麻洼鄉孔寨村的貧困戶王永蓮,因病致貧,家里2口人,王永蓮70多歲,還有一個40歲的智障兒子,家里實際人口是2人,檔卡也是2人,可每次上級扶貧走訪調查時,問王永蓮家里人口數,王永蓮卻說是3口。調查人問:“檔卡是2人,您怎么說是3口人呢,大娘,您是不是說錯了?”大娘說:“我沒說錯,我還有一個閨女,秋菊就是我閨女!”
蘭秋菊自從幫扶王永蓮開始,每周都要去上三四次,把貧困戶家當成了自己的家。王永蓮兒子智力障礙,基本不能干活,靠自身動力發展很難脫貧,蘭秋菊就聯系上民政部門為王永蓮兒子辦理了殘疾證,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全家享受低保,又利用危房改造資金修了房子,基本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吃穿住問題解決了,可蘭秋菊并沒有放下心來。王永蓮兩口之家,沒有一個能好好操持家務的人。蘭秋菊每周都要堅持去王永蓮家打掃三次衛生,每周幫他們洗一次衣服。去年冬天,王永蓮摔傷骨折,蘭秋菊就把自己五歲的女兒臨時寄養在親戚家里,與王永蓮已出嫁的女兒輪流守護,直到王永蓮康復出院。鄰居們都說,是親閨女也只能這樣了。王永蓮把蘭秋菊當成自己的女兒,看起來一點也不糊涂。
(二)孔剛強的脫貧路
孔寨村貧困戶孔剛強今年46歲,家里6口人,老父親偏癱在床,妻子智力有點問題,家務活也做不到點子上,農活更不用說。沒有一個好內助,一個人養活一家六口,這些年不知道怎么摔打就走過來了,在村里是有名的貧困戶。別的貧困戶陸續脫貧,看著孔剛強一家人,蘭秋菊心里犯愁。
2017年,蘭秋菊就和村干部會診,給孔剛強制定脫貧計劃,讓他家種植8畝西瓜,又通過幫扶喂了3只羊,盤算著西瓜可以賣2萬元左右,幾只羊喂養著,一年下幾個崽,幾年后就是羊群了。誰知西瓜季節下來,別人每畝賣幾千元,他家里西瓜幾乎夠本錢。為了花錢,羊也給賣了,一年下來,還是一場空。蘭秋菊分析原因,西瓜種不好,不是技術問題,沒技術可以給鄰居學,關鍵是孔剛強一個人管理跟不上,兩個孩子在家種地也是外行。怎樣才能讓他家脫貧,僅依靠種植收入肯定不行了,蘭秋菊把希望寄托在了他兩個兒子身上。一次,蘭秋菊給孔剛強兩個兒子講:“你們長大了,不能在家里游手好閑了,學點技術出去打工掙錢,你家脫貧摘帽的事就指望你們兄弟倆了。”于是,她聯系職業學校,讓孔剛強的大兒子經過短期技能培訓后,到上海一家醫療器械廠家做銷售,又動員17歲的二兒子學習車床技術。2019年底,兩個兒子務工拿回了4萬多元,這讓全家都看到了希望。孔剛強第一時間給蘭秋菊打電話有點激動地說:“我家終于可以脫貧了!”蘭秋菊鼓勵他們繼續努力,下一個目標就是致富奔小康。
(三)放不下的情緣
蘭秋菊在2018年之前曾經幫扶張莊村劉恒然一戶,因工作關系調整后,不再是他家幫扶人。調整后的第一天,蘭秋菊來到劉恒然家里,告訴劉恒然夫妻幫扶人作了調整,不過有什么事情還可以繼續聯系。聽到這話,劉恒然妻子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緊緊拉住蘭秋菊的手,似乎想說什么話,哽咽著難以表達。
在劉恒然家幫扶的日子里,讓他們夫妻感動的不僅是國家扶貧好政策,更是讓他們感受到了幫扶干部的親切和關懷。蘭秋菊每次去劉恒然家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樣,掃地、洗衣,拿起來就干,從不嫌臟怕累。蘭秋菊知道,扶貧幫扶不只是物資幫助和做家務農活,精神幫扶尤為重要,愛一個人的最好方式莫過于懂她。劉恒然妻子患慢性病,不僅身體不好,心理也常有解不開的疙瘩。蘭秋菊經常和她談心,拉著她的手面對面、心連心,時而竊竊私語,時而開懷大笑,聽她訴說喜怒哀樂,聽她嘮叨陳年舊事。 幫扶人調整兩年來,這份放不下的情愫始終縈繞心頭,蘭秋菊一直和劉恒然一家保持聯系,她還時常空出時間,帶上新幫扶人一起去幫扶對象家看看。
[責任編輯:李欣]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