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6-19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盧好亮 通訊員 孟令康
2014年,河南省公安廳創新推出“一村(格)一警”模式。6年來,以社區民警為主體、社區輔警為補充、社區警務全覆蓋的“一村(格)一警”模式,成為河南公安結合本地實際,弘揚“楓橋經驗”的亮眼奪目風景線。
村村見警,格格有警,中原處處是“楓”“警”,為了更好地展現河南“一村(格)一警”工作成效,河南廣播電視臺、東方今報聯合河南省公安廳宣傳處策劃推出《河南好“楓”警》專題報道,聚焦全省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范區的基層民警代表,看他們如何演繹平凡中的溫情,又如何用堅守筑起守護群眾安全的牢固屏障。
1990年出生的王成坤,自2014年4月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便在鄲城縣李樓鄉大宋警務室擔任社區民警。6年來,在這個擁有7萬多居民的轄區,王成坤的足跡踏遍大街小巷、角角落落,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人熟、地熟、情況熟“三熟”調解小能手。
懷揣“警察夢”進入基層,6年練成調解小能手
2014年4月,王成坤懷揣著“警察夢”從河南警察學院畢業,帶著夢想和熱情投入到了大宋警務室社區警務工作。當時他的責任區包括9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近3萬人。初出校園的他,第一次嘗到了基層工作的困難和艱辛,但,壓力和初心更激發了他的昂揚斗志。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回到基層工作,我有信心做好。再說老家人淳樸、厚道,只要拿出自己的真心、誠心、耐心,公平公正調解各類矛盾糾紛,就會把工作做好。”王成坤說。從上崗的第一天起,李樓鄉的田間地頭、街頭巷尾、村民家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基層調解工作復雜煩瑣,不是簡簡單單依照法律條文就能解決的。”6年的從警經歷讓王成坤練就了一身“靈活多變”的協調方式。
2019年1月,李樓鄉范李莊村村民李某軍的大女兒李某寧在父母極力反對下與王某玉登記結婚,她的父母將其關在家中不允許出門,并要求和王某玉分手。但李某寧心意已決,誓死與父母抗爭。一時間,父母與女兒劍拔弩張,成了“仇人”,隨時可能觸碰法律的底線。
王成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知其父母面臨的法律問題,最終在王成坤的多次耐心勸說下,女孩的父母終于同意了婚事,并為女兒風風光光舉辦了婚禮。至此,可能引發家庭矛盾、觸犯法律的事件,在王成坤的調解下,演繹成一段愛情佳話。
“我在哪,警務室就在哪,對百姓的服務就在哪”
“我在哪,警務室就在哪,對百姓的服務就在哪。”這是王成坤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今年4月,王成坤在日常走訪中發現,田寨行政村居民何女士未辦理戶口登記。王成坤便著手幫助何女士登記戶口,先后輾轉兩縣四鄉,歷時20余天,終于為何女士成功辦理了戶口登記。“說實話,我們的工作如果沒有奉獻精神真得很難堅持下去。”王成坤提起工作中一個個故事感慨地說。
鄰里糾紛、婆媳矛盾,一樁樁民間小事卻是王成坤心中的“頭等大事”。幾年來,王成坤先后為群眾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20余起,矛盾糾紛調處率達98%,轄區內未發生一起因矛盾糾紛激化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上訪事件和刑事案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就地化解”,為當時經濟、社會發展和平安建設筑牢了堅強屏障。
[責任編輯:王松濤]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