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7-08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杜林波
“走進農戶家里,和村民嘮知心話,為村民排憂解難;往返于城市與農村之間,帶村民學技術、找項目、拉資金,成為激發貧困村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帶頭人。”自駐村以來,周口市發改委駐太康縣常營鎮五子王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黃玉森,用實際行動抒寫一名第一書記的責任和擔當。
美麗鄉村的“建設者”
為了解決村下雨積水行路難問題,黃玉森爭取各類扶貧項目資金657萬元,新修5100米4米寬的水泥硬化道路,所屬3個自然村的主街道、出村路、部分環村道和巷道全部硬化。新建及改造橋梁7座,新修五子王村到“五子臺廟”道路400米,沿主干道路修建下水道6062米,確保雨水和污水正常排出,大大方便了群眾的出行和日常生活。
同時,完成了自來水戶戶通建設項目,讓群眾吃上了放心干凈的自來水。天然氣主管線貫通全村。有線電視也達到了戶戶通。新村室鋪設裝修、安裝防盜窗、懸掛宣傳畫,村“兩委”的辦公條件得到很大改觀。
文化廣場建成后,為群眾提供了一個健身娛樂的好場所。黃玉森還通過開展“六村共建”,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改善。發動全村干部群眾人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活動,成立了保潔隊,堅持每天清掃大街小巷,垃圾集中收集清運。
村里組建了環境衛生督導小組,講衛生,講文明、樹新風成為全村人的自覺行動,2019年,五子王行政村被周口市評為“文明村鎮”。
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2018年,黃玉森和幫扶隊員自掏腰包籌集資金一萬元,購買2000只土雞苗和100只鵝苗,在梨園內散養,每天吃草吃蟲,省去大量飼料,生態養殖效益倍增。
黃玉森因地制宜,依托該村果樹種植、西瓜套種傳統優勢,積極引導成立村級種植合作社,大力推廣西瓜、辣椒等農作物間作套種和立體種養技術。目前全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經濟收益普遍提高。
為了拉長產業鏈,黃玉森針結合當地辣椒種植面積大的實際情況,2018年利用扶貧資金新建辣椒烘干廠1座,通過深加工的辣椒好存好賣好運輸,效益成倍增長。
黃玉森主動聯系許昌瑞貝卡集團公司,并利用20萬專項扶貧資金新改造村扶貧車間,成立假發生產車間,為貧困戶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每人每月能拿到2600元左右的工資,讓村民不出家門就能掙到錢,村集體也每年增加2萬元的租金。
2017年引進的光伏電站發電每年收益10萬元左右,60戶貧困戶得到公益性崗位。今年黃玉森又帶領村干部積極外出考察,計劃利用駐村書記20萬專項扶貧資金引進菌菇大棚種植項目,能夠就近吸收帶動近6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黃玉森組織勞動力以“安溪采茶、天津裝修、義務運輸”等就業渠道,年輸送勞動力1200(人次),實現“一人打工,全家脫貧”的目標。
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每逢節假日,黃玉森不是回家和親人團聚,而是忙著到貧困戶、大病戶和老黨員家里送溫暖,給他們送去米面油和慰問金。殊不知,黃玉森的愛人因腦梗留下后遺癥,常年需要照顧??伤麉s說:“我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更應該做出表率,不辜負黨和領導的信任和期望。
黃玉森多次組織愛心捐贈活動,聯系愛心企業為新村室捐贈辦公桌椅40多套,協調委機關為五子王居村聯養點捐贈空調16臺,還為曹營學校捐贈書籍書包并開展送法進校園,協調衛生部門送醫下鄉,為五子王行政村1360余人次進行體檢和義診。
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實現脫貧112戶,500多人,大病和殘疾未脫貧的6戶都由政府兜底救助,4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也都坐上了輪椅,15位孤寡老人住進了新建的居村聯養點,農村養老保險和新農合完成達到95%,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全村順利實現了脫貧目標。
黃玉森雖年近花甲,但卻壯心不已。他說,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自己無怨無悔。
[責任編輯:袁甜甜]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