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7-12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張艷麗
通往各家各戶的平整干凈的水泥路、路邊漂亮的光伏太陽能路燈、健身器材、文化大院,還有家門口就能就業的扶貧基地項目……這里是項城市高寺鎮張老家村。
“原來張老家可不是這個樣!” 7月10日,村民張老漢告訴記者,以前張老家太落后,村里都是土路,電線老化,沒有路燈,沒有村室,更別提致富項目。
2015年8月,周口市委辦公室一名普通黨員趙亞濤被派到這里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給張老家村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黨建提振精氣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趙亞濤把黨建和扶貧深度融合,在黨員干部中開展“亮身份、大宣傳、聽訴求、解民憂”百日活動,開展“黨建樹上亮四星”活動,創新實踐“黨員干部積分量化·亮紅黃黑旗”考核評價體系,每季度組織一次村民代表評議黨員活動,得分情況在公示欄公布,要求黨員把身份亮出來,把模范作用發揮出來,做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同時,建立了“新時代張老家村”黨建微信群、“張老家村黨員紅色講習群”和“美麗張老家”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群每季度對流動黨員、無職黨員進行網絡考核,要他們主動繳納黨費,向村黨支部報告情況。為了創新精神文件建設,經過黨員干部群眾反復醞釀,出臺了張老家村“村規、村風、村訓、三字銘精神”,科學設計了符合張老家村本土文化的“張老家村村徽”,體現了村班子成員的拼搏精神,村百姓的淳樸精神。
產業扶貧富群眾。在黨建脫貧“雙推進”過程中,趙亞濤發現村里年輕人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半載,家里的田地無法打理,孩子沒人管教,老人沒人照料。為改變這一現狀,他帶領貧困群眾開辟一條“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新路子,先后引進了松鑫服裝加工廠就業基地、平輿工藝藤編廠扶貧基地,解決了留守婦女和老人就業問題;發展了核桃園產業,在核桃樹下發展養殖產業,散養的“脫貧雞”“脫貧鵝蛋”十分暢銷,帶動了本村貧困群眾發展養殖業;創辦了“國紅五香變蛋”加工廠,生產的“五香變蛋”登上了河南省2018年、2019年春節年貨博覽會暨河南駐村第一書記扶貧成果展,掙到了第一桶金4萬多元。這種做法,先后被《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新聞媒體報道。
五年來,通過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派駐單位的堅強后盾,張老家村道路硬化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打通了60多年群眾想不到的村與村之間相連的道路;100多盞光伏太陽能路燈覆蓋了大小胡同;2020年春節實現了家家戶戶通上了天燃氣;解決了40多年來群眾最期盼重建的危橋一座;村級每年收入12萬多元……趙亞濤一心一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求發展,被張老家村的父老鄉親稱之為最貼心的“福星書記”和“永久榮譽村民”。
[責任編輯:周彥]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