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20-08-10
本報訊 (河南日報記者 趙春喜 河南日報通訊員 魏紅) 隨著最后一批小麥收購入庫,商水縣種糧大戶邱守先這季的收成有了“定論”:他流轉的2100畝小麥,高產、優質、效益佳。
合上賬本,邱守先又一次打開手機,點開視頻監控軟件,田地里一覽無余,鏡頭拉近,只見秋莊稼綠瑩瑩挺立。
科技帶給邱守先不一樣的種田體驗。今年夏初,受高溫影響麥田出現旱情,邱守先利用物聯網,通過視頻監控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排查干旱地塊,在手機上操作自動化灌溉系統,沒出家門一天就澆完了2100畝小麥。麥收期間,經實打實測,他種的小麥平均畝產超過1300斤,品相、色澤、干濕度,均達到一級麥的標準。
7月24日,邱守先對記者說,他現在對種田越來越有信心。而這種信心,正是來自商水縣傾力投入的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不僅體現在一流的基礎設施,還體現在同步配套的氣象觀察、土壤墑情監測、蟲害監測、智能灌溉、水肥一體化等現代農業科技,而大數據、云計算等被廣泛應用,讓田野充滿智慧,讓農民種田更輕松。
種糧大戶劉天華聯合全市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擁有農用直升機等農機具600多臺套,采用統一標準、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品牌“六統一”模式,整村托管土地3萬畝。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商水縣已有像劉天華、邱守先這樣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701家,土地流轉面積32萬畝,土地托管面積12萬畝,實現了土地向種糧大戶集中、生產向機械化集中、管理向專業化集中、經營向市場化集中,全縣糧食畝產提高230斤,全年增產2.2億斤,牢牢扛穩了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同時,該縣緊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積極開展院縣共建和校企合作,著力發展測土配肥、土地深耕、中草藥防病等技術,擴大優質麥、專用麥標準化種植,由多產糧向產好糧邁進。該縣還延伸糧食產業鏈,培育壯大普愛飼料、正大飼料、牧原食品等全省有影響的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商水縣高起點、高標準推動三產融合,拓展農業功能。結合特色小城鎮和特色村打造,增加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高水準的農業公園,發展守望麥田民宿區,培育創意農業、文旅農業、鄉鄰廣場等農村經濟新業態。建設百果園、百花園、百樹園、百谷園,打造集休閑農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智慧農業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提升農業發展的綜合效益,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有機結合,讓美麗、休閑、生態、宜居成為新農村的亮麗名片,為實現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原載2020年7月27日《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張魯莎]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