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9-11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劉衛亞
太康縣獨塘鄉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作為開展平安建設、推進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抓手,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工作思路,以組建村“家長理短”調處會、鄉“道德法庭”為載體,做到人員下沉、窗口前移、一線調處,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選好“和事佬”確保有人問事
一是組建村級“家長理短”調處會。從每個村的老黨員、退職老干部、老教師、威望高的同志中選聘出3至5名人員,實行一村一“家長理短”調處會,共組建34個行政村“家長理短”調處會。調處會除開展矛盾調解外,還積極參與普法、禁毒、掃黑除惡、反邪教、反電信詐騙等平安建設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基層群眾學法、懂法、守法意識,全面服務平安鄉村和法治鄉村建設。二是組建鄉級專職調解隊伍。獨塘鄉將德高望重、離退休干部、熱衷調解工作的人員聘請為專職調解員,組建鄉“道德法庭”,對各村“家長理短”調處會未能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進行二次調解。三是落實獎勵機制。對“家長理短”調處會每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糾紛案件,鄉政府給予參與調解人員各獎勵200元人民幣,并且對調解人員的通信費用實行實報實銷,極大提高了調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四是強化協同作戰。鄉政法委員、片區書記明確牽頭責任,積極組織司法、公安、信訪等部門和鄉村兩級社會治安輔助力量,深入轄區村、組、戶開展“拉網式”排查,全面梳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勞資糾紛、土地征收、醫患糾紛、婚姻矛盾、鄰里糾紛,為及時有效做好化解穩控奠定基礎。
善用“小妙招”確保能夠成事
一是突出一個“早”字,“家長里短調處會”充分發揮信息員、調解員和宣傳員的積極作用,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調處”。今年6月15日,該鄉康莊村民孟某到“家長理短”調處會反映,經鄰村熟人介紹在焦作一超市打工,受疫情影響返鄉后對方拒絕支付7000元工資。調解員積極聯絡、多方詢問得知,該超市系本村村民酒某的叔父在焦作經營,便當即找到其親屬,向其宣傳關于農民工工資的政策規定。三天后,超市老板將拖欠工資如數支付到位。孟某為表感謝向調解員給予500元酬金被當場拒絕。二是突出一個“勤”字,勤跑腿、勤協調,用真心打動群眾、以真情贏得理解。該鄉大王廟村的蘇康某、蘇東某是叔伯兄弟,因前后相鄰出路積水問題產生矛盾多年,并發生肢體沖突。鄉派出所將打斗雙方家屬拘留后問題仍未解決。蘇東某夫妻態度堅決、拒絕調解。為防止發生“民轉刑”案件,調解員連續四天每天早上6點趕到蘇東某家做工作,在調解員耐心細致工作下,蘇東某夫妻終于愿意接受調解,兩家共同協商了處理辦法,簽訂協議、握手言和,一起即將升級為刑事案件的民事糾紛成功化解在萌芽狀態。
定期“回頭看”確保問題根治
一是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回頭看”。為確保矛盾糾紛得到徹底化解,“家長理短”調處會定期會同村“兩委”班子,主動做好已調處矛盾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回訪,及時了解雙方協議履行情況,對未按時履行調解協議的,專人跟進督促,防止“舊病復發”,確保矛盾根治。二是開展精神病人管控“回頭看”。鄉黨委、政府組織鄉衛生院、派出所、村“家長理短”調處會,定期到18戶精神病患者家庭開展走訪慰問,查看管控情況,掌握有無重新激化的可能,確保不發生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事件。三是開展其他高危人員“回頭看”。由鄉黨委、政府領導,鄉綜治中心牽頭,村綜治中心參與,對生活無著、長期病患、心理失衡、悲觀厭世等有暴力犯罪傾向的重點人員定期走訪,實行人盯人、一幫一的穩控疏導方法,使其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管好“責任田”確保安全穩定
嚴格落實上級部門關于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部署要求,對排查出的各類矛盾糾紛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和研判,按照“可化解、可穩控、可激化”分類,從中列出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重點問題,建立基礎臺賬。對排查出的重點人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及“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嚴格落實穩控措施,堅決防止發生重大案事件,全力維護轄區安全和社會穩定。
今年以來,該鄉共排查信訪事項及各類矛盾糾紛82起,成功調處化解76起,化解率92.7%。獨塘鄉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市信訪工作四無鄉鎮”,連續多年未發生民轉刑案件。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