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
2020-09-20
編者按:迎國慶,適逢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一周年之際。為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大河網派出記者到河南沿黃8市采訪,開展“小城故事”網絡文明傳播活動。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請跟著大河網一起走進“小城”,見證人民幸福生活,探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大河網訊 (記者宋健)澠池縣境內,離黃河岸邊2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叫仰韶村,1921年在這里發現了彩陶文化,從此仰韶村名揚天下,而這個史前文化遺址的發掘表明,7000年前的仰韶先人已經掌握了釀酒方法。
位于仰韶文化遺址的仰韶文化博物館
今天,大河網給大家帶來制曲人張振科的故事。
9月17日上午,大河網記者在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的制曲車間看到,曲磚生產線正在緊張生產,張振科抓起傳送帶上的原料進行擠壓,查看原料的水分度和粉碎度。和生產線的工人交流后,張振科又和徒弟來到曲庫,分別拿起半塊曲磚,放到鼻子下,深深吸氣,嗅聞曲磚的曲香。
張振科已在制曲車間工作了12年,每天,查看“曲寶寶”是他工作的重要部分,這條生產線每天要生產曲磚20余噸。對于酒曲,很多人知道它是釀酒必備的發酵品,作用和蒸饅頭用的酵母是一個意思,酒曲的品質等級不僅給白酒帶來了“風味”,而且還帶來了多種“香型”,正所謂“曲定酒香”。
制曲工作非常辛苦!日復一日,張振科和徒弟們對待曲磚不敢有絲毫懈怠。除了制曲磚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曲磚入房后的保濕、保溫、翻曲和最后出庫送往釀造車間,全都是人工操作。在張振科看來,制曲是一門微生物藝術,也是一個體力活,更是對黃河文化、仰韶文化的一種傳承。張振科說,他愿意每天“醉”在酒香中。
張振科學的是化學工程分析專業。1999年,張振科大學畢業來到仰韶酒業工作,2008年,被調到制曲車間。在十幾年的制曲工作中,張振科邊學邊干,在2018年11月舉行的河南省制曲職業技能競賽中脫穎而生,榮獲個人第一名。
如今,以張振科為代表的豫酒人傳承古法釀造,以實際行動光大仰韶文明,并將釀酒制曲這個中國人才有的獨特技藝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助推中國白酒第十三種香型——陶融香的確立,成為豫酒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2020年年初,中國酒業協會發布“批準發布《仰韶陶融型酒》團體標準”的通告,該標準自今年4月1日起實施。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評價,這個標準的實施表明了豫酒從此有了自己的風格,將為豫酒振興提供強大的動能。
“赤水河孕育了茅臺,母親河哺育了仰韶彩陶坊。”根據旅游策劃專家的建議,仰韶酒業于2017年年初,主要圍繞7000年仰韶文化價值體驗,在黃河岸邊的段村鄉著手打造仙門山景區。2020年8月初,一個生態景區加美酒產區的體驗式景區開門迎賓。
澠池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石線偉表示,依托仰韶文化,仙門山被賦予了靈魂,根植了山水田園之美、花田酒地之盛、歷史文化之奇,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澠池力量。(視頻制作:李彤上官紅亮)
記者手記:澠池自秦時置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仰韶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世界美酒特色產區。靠工業、礦業“發家”的澠池,近年來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隨著“三縣一城”(特色工業縣、休閑旅游縣、秀美鄉村縣、宜居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這個酒香氤氳、文化氣息濃厚的豫西小城,天空更藍、街景更亮麗,宜居指數不斷提高。我采訪到的張振科,本是豫東扶溝縣人,“媳婦把我留在了澠池,酒廠讓我在這里扎下了根”,從內心里成為這個城市的一員。而這座城市也正因為有了一個個張振科的不懈付出更有活力、更有魅力,包括張振科在內的廣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和諧的小康社會由人民群眾共建,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澠池走的就是這條路,這也是澠池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經驗。
(來源 大河網)
[責任編輯:袁甜甜]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