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10-20
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這次抗疫斗爭有力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
毫無疑問,中國制度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贏得舉世欽佩。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突襲而至,瘋狂肆虐,傳播之快和感染之廣,前所未有,這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能否有效應對這場重大疫情,是對世界各國制度的嚴峻考驗。那些居心叵測、造謠惑眾的美國政客為了愚弄選民、騙取選票,只能靠“甩鍋”中國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以推卸其領導抗疫不力的責任。
相比之下,中國制度的抗疫優勢更加明顯: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率先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新冠病毒感染率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感染率;治愈率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治愈率,創造了人類與傳染病斗爭史上的奇跡。我們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宣布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兩批共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中國抗疫的巨大成效和對世界抗疫的積極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人民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全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的抗疫斗爭,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無論國際政界領袖、醫療權威,還是學界名人都對中國制度的效率由衷欽佩。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和肆虐對中國是場抗擊世界性瘟疫災難的大考。中國為什么能出色地經受住“世界性大考”?除綜合國力、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網絡發達、物資充沛、交通快捷等物質基礎外,最重要的是制度優勢。
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有利于統籌謀劃、果斷決策、迅速運作,這是整合力量、統一行動、戰勝風險考驗的政治保證。中國幅員廣、人口多、發展不平衡,面對全局性重大突發事件,如果各行其是,無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全局性戰略規劃,無法匯聚成強大的戰略定力,就無法發揮國家的整體優勢。這次抗疫斗爭伊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號召全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和風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正是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制度才發揮出超強的組織力、動員力、指揮力、協調力,才形成凝心聚力的最大磁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黨的宗旨,也是中國制度的民心基礎。中國制度是為了更好地行使人民的權利,更好地維護人民的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作出這一決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需要果敢的歷史擔當。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強大合力,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和風險挑戰。
實行全國一盤棋。全國上下,遵循共同理想信念,抱持共同家國情懷,追求共同奮斗目標,服從統一指揮,執行統一規劃,采取統一行動。無論面對什么重大風險考驗,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都能迅速實現總動員、齊參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智力,全國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事實證明,無論面對多么嚴峻的政治風險挑戰,無論面對多么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疫情危害,中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戰而勝之。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這次抗疫斗爭中,14億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唱響了中國人民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的英雄凱歌。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這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來源:紅旗文稿 作者: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
[責任編輯:牛勇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