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20-11-17
本報訊(記者 朱東一)今年以來,為確保如期建成標準高、質量好、可復制、易推廣的高標準農田,我市堅持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手抓、兩不誤,精準發力、分散作業,確保了工程進度,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市2019年73萬畝結轉項目工程全部完工。商水縣、鄲城縣、淮陽區7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已全部竣工,2020年度86萬畝36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5月10日,全省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創建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高位推動統籌協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市委書記劉繼標、市長丁福浩親自指導、親自推動,要求全市上下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現階段農業農村工作重點,多次在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部署。2月5日以來,市長丁福浩先后10多次到建設現場調研指導、督察暗訪,要求以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突破口,逐步完善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切實提升帶動農業整體水平,做到周口農業有看頭、農村有奔頭、農民有甜頭。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路云先后10多次深入項目區現場辦公,堅持每周召開一次工作推進會,對項目建設實行“日調度、周通報”,確保項目建設天天有變化、周周有進展、月月有成效。
聚焦關鍵環節鑄就精品工程
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我市注重頂層設計、聚焦關鍵環節,全面實行“先建工作機制、后建精品工程”,構建起高效的管理機制,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凝聚起磅礴的各方力量,為項目建設工作透明、工程優質、資金安全、干部廉潔、群眾滿意提供了保障。
在規范項目管理方面。制定《周口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辦法》,明確職責分工,規范實施程序,從規劃編制、前期準備、申報審批、計劃管理、組織實施、工程建設、資金管理到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精細管理,使項目管理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在質量管控方面。嚴格落實工程監理制度,嚴把監理關、施工關、材料進場關,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做到建設一片、收效一片。嚴格制定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建設標準做到標準化建設、智能化應用、規模化經營、規范化管理。市委、市政府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縣(市、區)黨委和政府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和重點項目建設督查范圍,實行定任務、定標準、定時限、定獎懲的“四定”目標管理。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進行評價,前三名予以激勵獎勵,后三名全市通報并調減下年度建設任務。
聚集先進創建樣板
商水縣、鄲城縣、淮陽區整合資金1.5億,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特色發展的思路,將自動噴灌、智慧農業、良種繁育、病蟲防控、水肥一體、三產融合、休閑旅游等現代農業元素融入7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探索“高標準農田+N新模式”,使之不僅成為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田,也是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示范田,不僅是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的綠色發展田,也是產加銷鏈條銜接、三產融合的樣板田。
“高標準農田+農業規模經營”模式。商水縣將3萬畝示范區全部流轉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六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品牌),重點打造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創建種業新品牌。
“高標準農田+三產融合”模式。將農業生產、產品加工銷售、美麗鄉村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起來,通過企業全產業鏈對高標準農田提質增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鄲城縣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打造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2萬畝,大力改善園區生產基礎條件。
“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試點”模式。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應用相結合,把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植入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打造農業科技研究、示范、推廣、培訓和產業開發的綜合示范平臺,持續提升農業科技貢獻率。目前,中科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周口師范學院、周口市農科院、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相繼在鄲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建立科研教學示范基地。
“高標準農田+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淮陽區將2萬畝示范區項目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在確保良田糧用、口糧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將特色蔬菜種植業布局到示范區,圍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黃花菜種植,提升高標準農田的綜合收益。
創新管護發揮長久效益
我市牢固樹立建管并重的思想,堅持工程管護與工程建設同步謀劃、統籌部署、協同推進,積極探索管護新模式。制定下發了《周口市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后管護暫行辦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農戶、專業管護人員、專業協會共同參與的管護體系和購買保險由保險公司專業管護模式。縣財政每年至少安排專項關管護資金500萬元,用于管護人員勞動報酬和路、橋、渠等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維修。實現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有主體、有人員、有資金、有標準、有考核,確保高標準農田全部納入管護范圍,確保農田工程設施定期維護,確保發揮長久效益。
[責任編輯:牛勇威]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