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
2020-12-18
鄭州金融島、龍湖北部片區中原科技城 本報資料圖片
“‘雙創’由‘眾’而積厚成勢,因‘創’而破繭成蝶。經歷了今年疫情的考驗,我省一大批中小企業和‘雙創’企事業向陽而生,不僅生存下來,而且呈現出可喜的活力,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河南日報記者 尹江勇 劉曉波
鄭州市鄭東新區,龍湖北側,碧波與藍天之間,一座嶄新的中原科技城漸次鋪展。這里處處涌動著創新的熱潮,正全力以赴打造中原地區科技創新策源地、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對重大科技項目可給予最高1億元資助,建立“人才綠卡”制度,加快布局新基建……10月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政策“新20條”發布,進一步激發我省以自創區為主體,以高質量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回顧“十三五”,我省科技創新捷報頻傳:2019年全省研發投入年度增量歷史上首次超百億元;2020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首次突破萬家;2019年河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提升至全國第19位……5年來,我省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創新正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雙創”活力迸發政策紅利釋放
9月17日,鄭州西郊,由鄭煤機老廠區改造提升建設的芝麻街“雙創”園正式開園。
綠蔭紅磚老廠房的“舊”,搭配了玻璃幕墻的“新”,曾經機器轟鳴的高大廠房里,現在容納了軟件信息、文化時尚、芝麻街秀場、城市書房等文創、科創板塊,這塊沉寂多年的工業遺存,已然變身為青年人激情創業和時尚生活的嶄新地標。
“十三五”期間,河南“雙創”園區呈蓬勃發展態勢。全省共建設大學科技園、專業化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省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創業孵化載體407家,在孵企業及團隊近3萬家,提供就業崗位23.44萬個,其中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超過3.5萬人。
“雙創”由“眾”而積厚成勢,因“創”而破繭成蝶。經歷了今年疫情的考驗,我省一大批中小企業和“雙創”企事業向陽而生,不僅生存下來,而且呈現出可喜的活力,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送口罩、送火鍋。“我們緊急啟動無接觸配送服務,人們需要什么,我們就送什么。”UU跑腿創始人喬松濤介紹,疫情防控期間,UU跑腿最高單日新增用戶超10萬人。
全省“雙創”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有力支撐。“《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等政策的相繼出臺,從法律層面規范了自創區發展,提升了自創區創新能力。”省社科院院長谷建全評價。
“十三五”期間,我省以鄭洛新自創區為引領,推動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最大程度釋放了政策紅利,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由2015年年底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年底的4782家。
創新專項引領核心產業升級
今年下半年以來,我省首批創新引領專項喜訊不斷:
中鐵裝備在超大直徑硬巖盾構刀盤刀具延壽、不良地質超前預報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率先解決了復雜施工環境超前地質探測的世界難題;
宇通客車突破燃料電池客車電-電混合動力系統、高可靠適應性燃料電池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整車氫耗、續駛里程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有望帶動全省氫能產業鏈的發展……
“提升我省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是突破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謀劃實施的“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已在關鍵節點上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突破。
“十三五”期間,在制造業領域,我省的盾構、新能源客車、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在農業科技領域,我省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等品種選育水平全國領先,整體實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4.7%,高出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3%。
創新平臺筑基開放合作賦能
10月31日,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來自全省氣象站的天氣數據,就是在這里計算、轉化為天氣預報信息,再通過省氣象局發布到千家萬戶。”鄭州大學副校長趙明暤介紹,超算中心將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立足河南、服務全國。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中原大數據中心……這些建設中的重大創新平臺,將為河南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的基礎設施支撐。
清華大學在洛陽建立先進制造業產業研發基地,先后引來了阿爾法智聯物聯網芯片、智能焊接切割機器人等清華校友的百余個高精尖制造業項目;鶴壁市仕佳光子赴中科院引進技術,兩年內實現了光分路器核心芯片產業化……我省已成為國內先進技術轉移的重要承接地。
回顧“十三五”,無論是“硬件”建設還是“軟件”驅動,河南科技創新都昂揚奮進。展望“十四五”,我省方向更明、信心更足,堅持把創新擺在核心地位,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責任編輯:田青葉]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