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
2020-12-18
記者 苗國立 楊春雨 楊彥華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身上寄托著全社會和每一個家庭殷切的夢想,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結合檢察系統開展的司法體制改革,筆者對新野縣未成年人犯罪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犯罪原因進行了分析,找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以期達到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2017年至2019年新野縣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科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49案77人。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看,犯罪人數不多,但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主要為涉嫌尋釁滋事、盜竊、強奸、故意傷害等涉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案件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財產權利類案件。
未成年人犯罪特點
犯罪形式多樣性。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爭強好勝,犯罪手段呈現出多樣化,表現為尋釁滋事、故意傷害、搶劫、盜竊、強奸、妨害信用卡管理、詐騙、危險駕駛等,一些罪名是前幾年沒有涉及過的。
犯罪成員群體性。未成年人具有“恐懼孤獨、喜愛群體”的心理特征,未成年人在實施犯罪時,經常將年齡相近、性格相仿的人糾結在一起,以壯大聲勢。
犯罪年齡、侵犯對象低齡性。未成年人犯罪,因受自身身體條件限制,作案對象多選擇防范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社會風氣、良好的學校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溫床,如過分溺愛、缺乏關愛、不當教育和引導。部分家庭多重視智力教育,忽略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不能吃虧、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觀念,最終導致案件發生。
學校因素。學校教育偏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目光和關注,漸漸地產生厭學和對立情緒,破罐子破摔,行為容易失范,甚至實施一些暴力行為傷害他人或者自己。部分學校管理存在盲區。在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與糾紛上重視不夠,處理不徹底,容易導致原本很小的事情暴力化、惡性化。
社會因素。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當今社會的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風氣較重,一些影視作品、網絡游戲中充斥著大量暴力元素,侵蝕著未成年人的心靈。暴力文化的泛濫。一些電子游戲室、網吧經營者為牟利,不顧國家禁令,允許未成年人隨意進入,致使未成年人沉迷于上網、電子游戲中,甚至走向犯罪。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對策及措施
加強家庭管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導師。家長一定要做好子女的管理教育工作,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子女的成長,做遵紀守法的模范;要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要關心子女,加強與子女的溝通,給予心靈上的體貼。
注重學校的教育功能。學校應通過與檢察院未檢科、法院少審庭的合作加強對在校學生的法治教育,開展“送法進校園”和“學會自我保護遠離校園欺凌”演講等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校園欺凌事件,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全面凈化社會環境。社會各方面應齊抓共管,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凈化大文化市場。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打擊力度。要加大對網吧、游戲室的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該取締的要取締、該處罰的要處罰,避免不法網吧、游戲室給未成年人帶來危害。要加大宣傳和普法力度,使未成年人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制不良習氣的能力,增強法治觀念,自覺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青少年興則國家興,青少年強則國家強。家庭、學校及社會各界多方給力,齊抓共管,才能讓未成年人犯罪遠離少年,還祖國的未來一片凈土。
[責任編輯:田青葉]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