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21-01-06
記者 韋偉 通訊員 肖飛
這里人文厚重,是怎樣的歷史變遷,讓千年古縣煥發勃勃生機?這里村美人和,是怎樣的扶貧春風,讓昔日徘徊在貧困線上的父老鄉親露出了笑臉?
沈丘,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14年年底,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59個、貧困戶3萬多戶12.27萬多人。
面對這頂“貧困縣”的帽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沈丘的廣大鄉村間拉開了序幕。
沈丘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脫貧摘帽目標,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全體動員,全民參與,全力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截至2017年年底,全縣累計實現脫貧人口2.7萬多戶11.16萬多人,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降至0.9%。2018年8月8日,經國務院第三方考核驗收,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沈丘縣脫貧摘帽。
筑實堡壘,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
2015年之前,沈丘縣新安集鎮瓦房莊村脫貧工作推進緩慢。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是瓦房莊村脫貧工作的首要難題。2015年9月,沈丘縣紀委劉俊杰被派駐到瓦房莊村任第一書記。他把強班子作為主要任務來抓,通過抓黨性教育、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使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明顯增強。隨后,劉俊杰順勢而為,協調資金350萬元,建村室、文化廣場,硬化道路,亮化村莊,同時大力開展產業扶貧、發展庭院經濟、實施光伏發電項目等,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這只是沈丘縣上下聯動,抓脫貧攻堅先抓組織整頓、資源下沉的一個縮影。為實現黨建對脫貧攻堅的引領作用,該縣一手抓黨建一手抓扶貧,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切實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推進農村發展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
“我們建立了干部駐村幫扶制度,選派159個工作隊進入159個貧困村,工作隊員共計542人,實現了貧困村‘第一書記’全覆蓋;實施科級干部聯系非貧困村脫貧攻堅制度,共下派科級干部412人,聯系393個村。”縣委書記皇甫立新說。針對脫貧攻堅及駐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該縣開展了脫貧攻堅問題持續整改月活動,要求各單位一把手在一個月內帶頭吃住在村,按照全縣工作方案要求,對所分包村存在的問題一項一項解決,有效提升了所分包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密切了干群關系,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據了解,經過輪崗后,沈丘縣共投入駐村幫扶科級干部1000余人,參與幫扶干部11000余人,加上鄉村干部,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突破20000人,凝聚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創新模式,以產業保障群眾收入
初冬時節,正是槐山藥豐收的季節。在沈丘縣北城辦事處泉海槐山藥種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長李海泉和入社貧困戶任西峰正忙著收獲山藥。“槐山藥種了4畝多,去年就脫貧了,今年還蓋了兩層小樓,俺家的日子越過越滋潤。”勤勞致富的任西峰喜滋滋地對記者說。
“加強特色種植、規模養殖基地運營管理,穩步增強幫扶帶動能力,讓貧困群眾得實惠。”縣長劉國慶說。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沈丘圍繞脫貧找“思路”,圍繞產業找“門路”,圍繞增收找“出路”,完善了一整套產業扶貧機制,全力打好產業脫貧這場硬仗。
針對無法外出就業而又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貧困群眾,該縣創新性采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引導縣產業集聚區內服裝加工、電子組裝、戶外用品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在貧困村規劃建設“扶貧車間”107個,吸納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盡快實現脫貧。截至目前,沈丘縣依靠“扶貧車間”已經帶動5000多人實現就業,其中貧困群眾1500多人,月收入1500元至3000元。
扶貧攻堅,主戰場在農村,難點焦點也在農村。為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穩定,沈丘縣創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創新“縣建鄉管村有能人帶”產業扶貧融合發展模式。
“縣財政整合涉農資金5.9億元,把建設的扶貧車間、種植養殖基地、村級光伏電站等產權劃歸村集體所有,以入股形式,投入扶貧基地或帶貧企業,按‘扶貧基地+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組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困難群眾靠入股保底分紅獲得穩定收入,構建貧困戶與扶貧基地長效利益分配機制。”劉國慶介紹說,目前該縣4個扶貧龍頭企業、107個扶貧車間、341座光伏電站、65個產業扶貧基地收入全部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全縣初步形成了肉牛養殖、槐山羊養殖、大棚蔬菜、食用菌種植、服裝加工、電子組裝6大特色產業,實現了產業健康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貧困戶持續增收的“三方共贏”良好局面。
落實政策,以機制支撐穩定脫貧
蓮池鎮劉八莊行政村村民朱沉中和愛人均殘疾,沒有勞動能力,按照政策,屬于“兜底脫貧”的特困戶。11月14日,他們領到了自己光伏發電兜底項目的第一筆分紅700元。“俺兩口子沒法干活,孩子還在上學,要不是縣里按照政策給我們兜著底,那日子可真是沒法過了。”朱沉中說。
“這部分貧困群眾沒有勞動能力,只能依靠各項幫扶政策的落實來帶動他們脫貧。”皇甫立新說,沈丘縣認真落實上級扶貧政策,結合今年脫貧摘帽實際,不斷完善縣級扶貧政策,加大扶持幫扶力度,提升脫貧成效。以朱沉中享受的光伏項目為例,全縣已建成并網發電341個,每個電站年收益7萬元左右,可帶動特困戶20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穩定收益20至25年,可有效解決特困群眾穩定增收問題。
除此之外,為了讓各項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沈丘縣相繼出臺了《關于金融扶貧貸款工作實施方案》《關于脫貧攻堅民政兜底實施方案》等縣級扶貧政策;印制了扶貧政策明白卡,包括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11大類43小項,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建立15個專項扶貧政策落實責任組,推動扶貧政策落實到人。
教育扶貧方面,僅去年上半年,共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4830人次,發放資助金1498.9萬元,其中資助建檔立卡學生16158人,資助金額903.5萬元,做到了“應助盡助”,全縣無一名因貧失學、輟學學生;健康扶貧實施“一站式”服務,推動城鄉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特殊病種門診救助和住院病人救助、政府兜底五項報補有機銜接,2020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共12266人次,免收住院押金1132.9萬元;407名30種大病人員全部按照規定的救治政策得到集中救治;30172戶貧困戶全部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共資助77270名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每人資助30元,貧困人員100%參保;累計為15361名貧困人員辦理慢性病卡,其中2020年辦理1278人,門診慢性病補償貧困人員11.62萬人次,報補資金810.16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住院報補13079人次,報補資金6558萬元,報補率達到90%以上。
扶貧扶志,以精神扶貧斬斷窮根
“話說扶貧攻堅戰,眼下進入關鍵點。這天扶貧工作隊召集大家提意見。授人以魚不如漁,我們思路要轉變。扶貧首先要扶志,扶貧首先治懶散……”“十三五”期間,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脫貧攻堅主題演出在沈丘縣各貧困村先后上演。據了解,從2017年7月至今,該縣開展的“脫貧攻堅百場文藝巡演”活動已經演出200多場,涵蓋沈丘22個鄉鎮和所有貧困村。由于節目內容多以群眾身邊的人和事為原型,語言平實質樸,講述政策通俗易懂,主旨積極向上,得到了廣大群眾一致好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貧困群眾的精神世界。
“送錢送物確實讓困難家庭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但僅靠這些卻無法徹底幫他們改變現狀、走出困境。”皇甫立新表示,外力必須通過內力才能起作用,如果貧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動、不作為,外力再強,持續脫貧也是一句空話,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貧,貧困人口才能真正實現脫貧。
為此,該縣著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開展“十星級文明農戶”“十佳致富能手”“最美村民”“脫貧先鋒”等評選活動,不斷凝聚農村正能量,形成了扶貧先扶志、扶志促脫貧的良好局面。
“沈丘縣在‘十三五’期間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成績固然可喜,但絕不能就此松懈!”皇甫立新說,沈丘將繼續按照“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監管”的要求,健全完善后續扶持工作,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質量經得起歷史檢驗,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③6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