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21-02-01
本報訊 (記者 付永奇) 207個池塘仿若散落于地的明珠,裝扮著各個村莊;老汾河、任河、牛王寺溝3條河道,似“綠帶”繞村,成為蜿蜒流淌的風景線。商水縣魏集鎮人居環境的巨大變化,讓返鄉過年的在外游子贊不絕口,不停地在抖音、微信中曬朋友圈。
談到這些成就,正在村頭游園內曬太陽的許寨村村民馬小麗說:“全鎮能有這么大的變化,應該感謝鎮黨委、鎮政府,感謝咱們的好干部!”
魏集鎮有大小坑塘207個,由于歷史原因,各個坑塘都成了部分村民的污水排放地、垃圾傾倒點。因此,這里蠅蚊滋生,氣味刺鼻,既不衛生,又影響村里的形象。作為一名愛干凈的女同志,該鎮黨委書記衛春芒上任不久就痛下決心,鐵腕推進,帶領全鎮人民大打一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
為了徹底解決坑塘治理難這一“頑疾”,該鎮本著“分類治理、一村一策、一塘一策”的原則,探索了“鄉賢捐資、對外承租、資源再造”的治理模式。
魏集鎮人均5.6分耕地,人多地少的鎮情成就了魏集在外人員多、成功人士也多的現實。該鎮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多種形式發動在外成功人士出資整治被污染的坑塘。全鎮17個村共捐資金387萬元,治理坑塘102個。針對村內坑塘少的5個行政村,該鎮采取“誰出資、誰受益”的政策,發動村內能人參與治理,并把治理好的坑塘承包給治理者使用,一舉兩得雙受益。針對7個坑塘較多又無資金整治的行政村,該鎮在確保村莊排水的情況下,挖大坑、填小坑,把挖好的坑塘和整理出來的土地對外承包,用收入還清整治費后節余部分劃入村集體經濟。通過坑塘治理,昔日的垃圾坑、臭水塘變成了清水塘,治理中平整出的367畝土地對外承包增加村集體經濟500多萬元,“爛坑塘”不僅變成了花園,還變成了“聚寶盆”。
魏集鎮處于商水縣東南部,地勢低洼,境內的任河、汾河、牛王寺溝,以前河道不通、河水滯流,加上沿河群眾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排河中,河道成了垃圾帶、污水溝,每逢汛期,“泛濫成災“,污水圍村,群眾怨聲載道。2019年,魏集鎮聚焦民生,爭取上級清淤項目,強力推進“三河同治”,通過挖通河壩、清理垃圾、拓寬河床、深挖河底等措施,共疏通河道13.8公里,除澇面積5萬畝。此外,該鎮還因地制宜,在鎮中心精心打造任河公園,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2020年,該鎮又對老汾河河灘地進行治理。老汾河是1975年汾河改道時形成的,南北長10多公里,流經7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幾十年來,由于沿河群眾挖土賣砂,河灘內建房、養殖,造成河灘嚴重破壞、河水嚴重污染。為了徹底治理老汾河,該鎮硬起手腕,拆除河灘內養殖場房38處、4層洗浴中心大樓一棟,收回汾河灘地700多畝,修復了河道原貌,讓水清岸綠的自然景觀又呈現在人們眼前,成為村民的“打卡地”。“‘在河灘內植樹綠化,打造汾河古道濕地公園,讓周邊群眾像城里人一樣有自己的公園’。我們對鎮里的規劃充滿期待。”正在汾河古道內植樹的村民李杰說。
如果說水是村莊的靈魂,那么樹就是村莊的色彩。自2018年起,該鎮開始實施三年村莊綠化行,全鎮投資100多萬元,購買6萬多棵大葉女貞、木槿、垂柳等風景樹,對29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大街小巷、坑塘四周、溝河兩岸實施綠化美化。2020年秋,該鎮又積極探索一戶一宅經驗,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以胡屯村為試點,將閑置宅基地治理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僅胡屯村就拆除閑置房屋82棟,增加村集體用地56畝,建造街心花園2個,栽種綠化樹1000多棵,打造了高標準、花園式黨群服務中心,為鄉村振興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大、見效慢、易反彈。針對這種情況,魏集鎮強化長效機制監管,對群眾實施房前屋后衛生保潔三包,對保潔員實施包組、包片、包街道責任到人,對行政村實行每月一觀摩一評比一獎懲。兩年來,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中,村黨支部書記自動辭職2人、因工作不力免職1人,確保了“家家美”“村村美”。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鎮將站位新時代、立足新高度、探求新途徑,繼續加大治理力度,把惠及民生、造福百姓的大事辦得更好,為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該鎮黨委書記衛春芒表示。③2
[責任編輯:李欣]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