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道客戶端
2021-02-08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徐松 通訊員 薛雁
2020年,鄲城縣檢察院牢牢把握當好黨委政府法治助手這一定位,依法履行“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職責,推動實現公益保護、社會治理雙贏多贏共贏。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4件,其中訴前程序辦理16件,依法起訴8件,有效服務了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改善生態環境、打造美麗鄲城的工作目標。
以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制為依托,著力推進河湖生態治理
鄲城縣檢察院積極與縣河長辦溝通,建立協作機制,設立檢察聯絡室,并聯合下發《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制改革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主動介入,靠前監督。圍繞河湖“清四亂”開展專項督查2次,制發訴前檢察建議3份,督促拆除沿河違章建筑89戶254間9700多平方米,轄內西洺河雙樓段、蔡河錢店段、皇姑河秋渠段河岸沿線生態環境全部得到恢復。部分駐鄲市縣人大代表在聽取縣檢察院工作匯報時指出,河長+檢察長制改革工作是檢察院貫徹習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擔負環境保護公益訴訟使命的具體體現,縣檢察院的工作實踐必將對“七個鄲城”建設產生積極影響。(“七個鄲城”:創新鄲城、開放鄲城、文化鄲城、教育鄲城、健康鄲城、平安鄲城、美麗鄲城)。
以專項帶動為載體,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鄲城縣檢察院認真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積極開展城市黑臭水體專項整治、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等活動,對12個鄉鎮供水廠進行摸排,發現在鄲城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溝渠內傾倒垃圾、違規開設養殖場、違建、開設餐館并設置排污口、醫療廢水無組織排放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發出訴前檢察建議6件,督促整治排污源8處。在辦理某醫院無組織排放醫療廢水公益訴訟案件中,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該醫院購買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從根源上解決了醫療廢水無組織排放問題。
以專業辦案為方向,提升案件質量效果
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領域侵害“公益”行為的監督,鄲城縣檢察院成立“食藥環”檢察辦案組,對食藥、環資類案件實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一體化辦理。辦案組辦理刑事案件時,實行刑事、民事、行政“三檢合一”同步審查,統一辦案尺度標準,對構成犯罪的案件,在公訴的同時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當事人承擔賠償責任,對案件中存在的行政部門不全面履行職責的行為提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履職,形成監督合力。2020年共辦理“食藥環”公益訴訟案件22件,努力營造天藍水清的生態環境,有效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以公開聽證為途徑,切實提升司法公信力
按照上級院部署,鄲城縣檢察院全面推開公開聽證工作,采取示范引領、重點帶動、因案施策、巧借外力四項措施,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擔任聽證員,監督司法辦案,提升司法公信。如縣院在辦理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時,就當事人造成的生態損害修復進行公開聽證,明確以增殖放流方式修復生態,并積極聯合縣法院、縣農業農村部門在黑河南豐段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被告人主動現身說法,教育沿岸群眾遵法守法,收到良好效果。鄲城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軍作出批示“檢察院通過增殖放流活動,既彰顯了公平正義,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值得有關部門學習借鑒”。
以雙贏多贏共贏為理念,著力維護社會公益
立足檢察公益訴訟是監督之訴、督促之訴的職能定位,鄲城縣檢察院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加大訴前磋商力度,達成共識,形成合力,著力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如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非法占用農用地案,對被告人因非法取土造成的20余畝耕地損毀現象,沒有簡單地一訴了之,而是與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加強聯系,深入磋商,就被毀耕地修復問題積極發出檢察建議,并跟進督促建議落實情況,目前被毀壞的20余畝耕地得到修復,坑塘變良田,保護了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社會公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③5
[責任編輯:李鶴]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