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道客戶端
2021-02-20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徐松 通訊員 孫小明
近日,70歲的張老太太在鄲城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實施腦動脈瘤夾閉手術獲得成功,術后25天出院,出院10天后經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劉衛華電話回訪,病人各項指標正常,四肢活動自如,無后遺癥,身體恢復良好。 據了解,這例手術是該縣第一例動脈瘤夾閉術。此例手術的成功,標志著鄲城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向高精尖醫療技術又邁進了一大步,也使醫院卒中中心建設又上一個新臺階。
2021年1月16日,病人張老太太因腦出血由救護車送達縣人民醫院,進入卒中中心綠色通道搶救治療,后入住ICU。當天中午12點多,ICU醫師宋江南急打會診電話,邀請神經外科主任劉衛華會診。此時,劉衛華剛剛走出醫院大門口,接到電話立刻趕往ICU。經會診,病人蛛網膜下腔大量出血合并腦內血腫、硬膜下血腫,情況萬分緊急。臨床經驗豐富的劉衛華,根據病人的癥狀,高度懷疑動脈瘤破裂出血,需馬上進行顱腦血管CT造影檢查,明確顱內出血原因。 但是,病人年齡偏大,癥狀較重,情緒煩躁不安,CT檢查時肯定伴有很大的風險。劉衛華馬上與CT室技術人員電話溝通。CT室主任張昌偉立刻安排科室人員做好了檢查準備。劉衛華陪同病人一起前往CT室。整個檢查過程中他一直守護在病人床側,一旦檢查過程中出現意外,隨時準備搶救。
檢查完畢后,劉衛華留在CT室等待血管處理結果。此類病人一旦明確診斷,需要及早手術,以防止再次出血及腦血管痙攣而危及生命。
CT室技術人員一刻也不敢耽誤,以最快的速度處理血管成影結果。包括劉衛華在內,所有人忘記了下班、吃飯,都在盯著電腦屏幕,等待最終結果。至下午2點多,診斷結果明確,正如劉衛華所料,果然是右側大腦中動脈的動脈瘤破裂。 劉衛華立刻回到ICU與病人家屬溝通,同時電話安排準備手術事宜。很快,病人被送往手術室,劉衛華主刀,王延練醫師配合,為患者實施急診手術。術中發現,患者右側大腦中動脈有3個動脈瘤,呈不規則狀。三個子瘤分別指向顳側、額側、和側裂淺表方向,其中指向顳葉的子瘤已破裂出血。經過3個小時余的顯微鏡下手術,3個動脈瘤均給予夾閉,術中平穩順利。
術后得到ICU宋江南醫師通力配合,使病人度過危險期。十余日后,患者已能下床活動。2月10日康復出院。 據劉衛華介紹,動脈瘤夾閉術難度高、風險大,手術復雜。顱內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動脈瘤主要是在顱內動脈分叉處,由于血管壁的薄弱,在正常血流的沖擊下,有向外凸起,在顯微鏡下有時候會看到很薄很薄的血管壁??吹嚼锩嫜鞯男郎u,由于瘤體的表面壁很薄弱,隨時都有可能破裂大出血。這是我院神經外科首次獨立完成這類高難度的手術。 劉衛華不無自豪地說:“這例手術的成功,還得益于我院剛剛投入使用的德國蔡司神經外科顯微鏡,沒有先進的設備,很難有完美的手術?!?在提到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近年來顯微技術的發展方面,劉衛華介紹,近年來,醫院領導非常重視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醫療設備,促使神經外科顯微技術不斷提高。 2008年醫院購買了第一臺神經外科專用顯微鏡,2009年,進修歸來的劉衛華帶領科室人員開展了多例顯微鏡下腦瘤手術,其中星型細胞瘤和腦膜瘤兩例近期還來醫院復查無復發。 2016年醫院又購了一臺更為先進的德國萊卡神經外科顯微鏡。劉衛華在張洋副主任醫師配合下進行多例腦瘤切除術。2017年,利用這臺顯微鏡,劉衛華開展了面肌痙攣的面神經微血管減壓手術。 2020年,醫院購買了第三臺德國蔡司神經外科顯微鏡,功能更加強大。劉衛華在張洋副主任醫師協助下進行了一例橫跨大腦兩半球緊貼矢狀竇的大腦廉腦膜瘤,腫瘤全切后功能良好。這是腦瘤手術中難度最大的一例。 而這例動脈瘤夾閉術的成功,無疑使神經外科的顯微技術又上了一個臺階。劉衛華說:“衷心感謝于院長及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使我們神經外科的顯微技術日新月異,不斷進步,振翅高飛?!?/p>
[責任編輯:戚勇]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