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道客戶端
2021-04-20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徐松 通訊員 王衛平 王國威
近年來,鄲城縣新城街道黨工委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貫穿于鄉風文明建設活動全過程,堅持黨建引領,“五新”并舉,著力打造群眾精神高地,文明淳樸健康的時代新風逐步形成。其中,丁老家、羅堂、孔橋、閆莊、張號樓社區先后獲得省級衛生村、市級文明村、縣先進黨支部等榮譽。
弘揚新理念,摒棄老觀念。街道黨工委結合社區實際,細化街道移風易俗有關規定,以自然村為單位分別召開群眾代表會議,通過身邊人現身說法,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好處,引導村民在看中學、在聽中悟、在學中提升。結合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制作宣傳版面12塊、繪制文化墻1100平方米,發放移風易俗宣傳單1300份,邀請街道文明宣傳隊開展專題講座8次,并經常在社區微信群發送移風易俗相關知識,引導村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育新風尚,取代老傳統。發揮黨員干部帶頭作用,落實婚喪喜慶事宜報備報告制度,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用黨風政風帶文明新風。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持續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推薦評選活動,選樹一批身邊的先進典型,并召開大會隆重表彰,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發揮紅色文化熏陶作用,講述革命老區光榮歷史和感人至深的德孝故事,把尊老敬賢、勤儉節約等優良家風家訓滲透到群眾生活習慣中。
壯大新力量,整合老隊伍。由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會長,從社區老干部、老戰士、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隊伍”中選舉德高望重、熱心服務的同志為成員,成立紅白理事會,對婚喪喜慶事宜進行全程監督,并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實現了紅白事由“民辦”到“村辦”的轉變,有效解決村民辦事無人過問、程序繁雜、浪費嚴重等問題。采取“一對一、一對多”模式,組建有116名志愿者的文明實踐隊伍,每周宣傳一次黨的政策、幫助村民打掃一次衛生,每月征求一次意見建議、辦理一件便民實事,讓困難村民從點滴小事中感受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溫暖.
煥發新面貌,改變老樣子。堅持把搞好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結合社區商業繁榮的實際情況,在建材批發市場、沿街商鋪開展綜合整治,清理衛生死角100余處,清運陳年垃圾400多立方米,清除牛皮癬小廣告420余處。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投資80萬元新建1座垃圾中轉站,配備600多個垃圾桶和垃圾箱,社區全面實行環衛保潔市場化,做到了生活垃圾密閉化運輸、日產日清。積極發動群眾,搞好門前屋后衛生先后共整治坑塘3個,維修路面360平方米,新栽植綠化樹木2600株,改造提升綠化帶1200米,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建立新制度,改善老規矩。建立村規民約,堅持內容具體、措施量化、便于執行、易于監督的原則,對傳統村規民約廣泛征求意見,對行之有效的繼續深化、堅持實施,對不相適宜的及時修正、改進完善,為推動實現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紅白理事會,完善工作章程、操作細則等制度,采取日常監督、全程服務等方式,引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建立紅娘協會,社區擁有注冊紅娘16人,為單身男女牽線搭橋,提供婚姻服務,有效遏制婚介亂收費、高收費現象,推動形成文明節儉新風尚。
[責任編輯:王麗]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